明明臉上非常的開心和興奮,但是有些話他是不會說的,都是有一些心腹大臣來說。
隻要做到了控場,說的對或者不對的時候李世民才會站出來。
所以貞觀時期的常朝經常會發生打架的事情,就跟聯合國似的,絲毫都沒有儒家的修養。
一些文臣看見了,直呼搖頭: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被點名的房玄齡看了眼李世民,立馬明白了應該說什麼。
“陛下,臣以為太上皇既然已經答應搬出太極宮,那麼我們就要儘快準備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房玄齡話音剛落,長孫無忌、杜如晦、程咬金、秦瓊、等二十多個文臣武將全都站了出來。
這些全都是李世民登基之後,專門安排在五品以上的官員。
剩下的就是李淵的舊臣和五姓七望的人,他們並沒有表態。實際他們內心也是懵的,完全沒有收到任何風聲,怎麼太上皇就同意搬出太極宮不繼續為難李世民了?
不過這也是人家的家事,做臣子的自然是不會當麵詢問,剩下一半的人已經和各自交好的人打好了眼色,打算下朝之後聚一起商量一下。
“哈哈哈,好。”
李世民看這麼多人支持,也是開心不已,洋洋得意的喊道:“唐儉。”
“臣在。”唐儉拿著笏板出列道。
“著你們禮部馬上拿出一個章程,一月之內朕必須搬進太極宮。”
“是。”唐儉回應。
其它臣子也不敢亂說什麼,皇帝住在太極宮那是理所當然的,要是把李淵換做其他人阻攔李世民住進太極宮,恐怕人頭都不知道落幾次了。
哪怕是大唐第一噴子,魏征都是持讚同意見。
李世民看沒什麼事,都不需要張阿難開口,直接一揮手哈哈笑道:“退朝,哈哈。”
話畢,李世民就大踏步的離開了。
跟在身後的張阿難一看皇帝把自己活給搶了,也不能說什麼,隻是跟著用尖尖的嗓音重複了一句:“退朝。”
眾朝臣麵麵相覷,也是陸陸續續的退朝了。
整個貞觀元年朝堂分為了三股勢力,原天策府幕僚,李淵開國舊臣,五姓七望官員。
自李世民上位之後,原天策府幕僚也是占據了半個朝堂,剩下的就是李淵舊臣和五姓七望的官員了。
李淵舊臣留下的都是一些呼風喚雨的存在,例如裴寂,蕭瑀全是擔任過唐朝仆射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