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長孫無忌和房謀杜斷這等聰明人都沒有第一時間想明白這個糊名之法是什麼樣的一個預防手段。
李承乾看大家都不明白,就開始解釋起來:“所謂糊名,便是在考生考完之後,監考官把考生的考卷收上來,用另外的紙條把考生名字粘住打上標簽,以防有人會更換考生名字。”
嘩!
瞬間整個朝堂都眼前一亮,激烈的討論起來。
“老夫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甚是,太子殿下這個辦法甚好甚好。”
“可是把名字遮起來,字跡也是可以分辨出來的呀。”
。。。。。。
李世民當然聽見了最後一句討論聲,可他是皇帝,這種問題不應該他來開口。
便把眼神看向了房玄齡。
心領神會的房玄齡站出來,捧著笏板問道:“太子殿下,可是字跡呢?”
“字跡?”
李承乾微微一笑:“邢國公是想說批閱的官員認出了考生的字跡之後,會作弊讓這位考上中第?”
“是。”房玄齡一點也不含糊的點了點頭。
雖然太子剛才說了糊名的辦法不錯,可還不能夠完全杜絕作弊的問題。
畢竟代寫和改名隻是其中兩種作弊手段,他們不知道的作弊手段又有多少呢。
李承乾點點頭:“邢國公所說確實有道理,不如所有批閱官員三天不能回家,在所有禁衛軍的監視下批閱如何?由父皇心腹親自監督,比如邢國公?或者蔡國公?”
“這”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聽太子殿下點名,兩人臉色都不好看了。
三天不回家?
太子殿下你是認真的?
李承乾沒有理會兩人吃癟的臉色,轉身對所有大臣說道:“其實批閱的時候可以設置在專門的地方,專門的時間,有專門官員批閱。每一份考卷由三名官員批閱,設置優、良、差三個等級。”
“凡是優、良者可進入第二批的批閱,再更換一批官員,同樣一份考卷三人批閱設置優、良、差。”
“如此類推,到第三批的時候,所有的考卷隻剩下了優多者勝。每一位考卷經過九位官員批複,最終中第的考卷由弘文館收藏,官員抄錄一份展示於禮部府衙之外,讓所有參加科考的學子能夠看看中第學子的考卷,以示公平。”
嘶!
聽見這一番複雜的操作,所有大臣都是一陣頭疼。
一份考卷九個人批閱,這工作量
王珪嘴角微勾,捧著笏板站了出來:“太子殿下,真如此做了,恐怕批閱的時間要大大的加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