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大家皺眉的樣子,有些不悅道:“這方便麵雖然比饢餅貴了一些,可比饢餅更方便攜帶,而且還能夠給將士們吃口熱乎的,哪怕再貴,也是值得的。”
說著,他將折子交給了張阿難。
“這份折子是太子上奏的,你們都看看吧。”話畢,李世民臉上有一股難言的情緒。
是悲傷,更是心痛。
忽然覺得他這個皇帝做的挺失敗的。
驕傲的大唐府兵,竟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是他這個皇帝沒做好。
大臣們不明所以,紛紛湊到了房玄齡和杜如晦身邊看起了折子。
‘父皇,兒臣聞言出征將士冰天雪地還要啃著堅硬如鐵的饢餅,心痛不已。在兒臣到軍營了解到的底層士卒,聽聞了一件讓人痛心之事。大唐悍不畏死的將士迎上了突厥的利刃,不懼退縮,可一場仗打下來,許多的將士肚子被突厥的屠刀割開,裡麵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兒臣悲痛萬分,為大唐出生入死的將士,臨死之前連一頓飽飯都沒有吃上,是朝廷的失責,是兒臣這太子的錯,如若能讓將士們吃飽飯,兒臣相信大唐將士能夠以一敵百。’
‘兒臣新研製軍糧,價格或許比往常的饢餅多用了一些油,可相差並不大,還請父皇允許,兒臣私掏腰包,給出征十萬大唐兒郎改善軍糧,以鼓勵為大唐血戰到底的將士,讓將士們知道朝廷,父皇,兒臣心中還是念著將士們的功勞。’
洋洋灑灑一大篇,都是在說朝廷和他這個太子的失責。
和罪己詔沒什麼區彆。
可李世民怎麼能看不明白,太子才幾歲?
不過十歲,背責也該是他這個皇帝來背,相當於李承乾給自己下了一份罪己詔。
但這份罪己詔,李世民反駁不了,甚至生氣不起來。
被敵人破開肚子,竟然沒有一粒糧食。
要是被天下百姓知道,他這個皇帝恐怕都要被全天下人罵做是昏君。
房玄齡和杜如晦十幾位大臣也是看的眼眶通紅。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難道有人貪墨軍糧?
其餘大臣或許會如此想,可房玄齡和杜如晦是何等聰明人。
如果有人貪墨軍糧,太子殿下就不會如此上折子了,說明這不是貪墨軍糧一事,而是朝廷根本沒有給夠足夠的軍糧。
房玄齡深吸一口氣,上前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不是運了二百萬石糧食嗎?為何”
後麵的話沒說。
二百萬石,按照戶部計算能夠供給十萬大軍整年的軍糧。
李世民麵容嚴肅,給張阿難一個眼神。
剛剛一個時辰的時間,李世民便交代了張阿難去調查了所有細節。
“諸位,我剛才已經去調查了一番。”張阿難上前解釋道:“確實如太子殿下所說,以往大軍都是有軍需掌管軍糧。為了能夠支撐,所以每次派發軍糧的時候僅夠一日食用,也沒有貪墨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