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無奈抿唇,就是太清楚形勢了,所以才這麼做。
可不知道該如何跟李世民解釋。
利用李恪,借勢弘農楊氏?
不行,李承乾太清楚李世民的個性了,要是李淵,絕對二話不說就同意,利用世家對付世家,他喜樂見之。
可李世民不同。
無奈,隻能回道:“知道。”
李世民聽李承乾這話,眉頭皺的更緊了:“那你說說,下鄉運動這想法不錯,為何今日早朝不提出來?”
這是李世民最關心的問題。
李承乾唇抿的更緊了:“不是時候。”
“不是時候?那你覺得什麼時候是時候?”李世民不放心繼續追問。
“反對聲音小了,自然就是時候了。”
李世民不明白李承乾的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反對聲音小了?
這群人難道還會不反對?
豈不是笑話?
可見李承乾不願意說,李世民隻好繼續換一個話題:“好,這個不提,那關於戰爭律法,你怎麼今日也不提?”
其實今日李世民有很多問題要問李承乾,包括還有一件很重要的是要交代李承乾。
這件事是他和長孫皇後商量了一夜,特意等李承乾回來說的。
本來回來第一晚用晚膳的時候,李世民想找機會和李承乾私下聊,可不曾想被李承乾自己給攪和了。
而現在一堆事情堆著,李世民又改變了態度。
覺得要是把下鄉運動和戰爭律法實施了,那麼就可以讓李承乾自己組建一萬兵馬。
這也算是考核。
考核不通過,兵馬也就沒有了。
李承乾歎息一聲:“父皇,您不覺得戰爭律法和下鄉運功是一回事嗎?”
“嗯?”李世民迷惑了。
怎麼是一回事?
一邊是審判戰犯,一邊是學子下鄉,有衝突嗎?
還是說......
想到了一種可能,李世民的麵色陰沉下來了。
李承乾見此,無奈的搖頭失笑道:“父皇,你真覺得世家會同意讓我們去審判那些戰犯嗎?小兵小吏還好說,那些將軍,頡利等人,世家敢嗎?”
果然。
剛才李世民就想到了一種可能。
草原的刀槍劍戟哪來的?
早就有所早懷疑,但沒有證據,李世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
畢竟那個時候他剛登基,根基不穩。
如今......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道:“父皇,兒臣並非把事情給忘記了,而是需要一個契機,需要隊友。父皇坐在這個位置上,難道就能掃平所有阻礙嗎?不,您不能,所以兒臣需要的不僅僅是裴寂等人的支持,不止止是武將們的支持,還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不然即使父皇一道聖旨下來,辦起來還是有非常多的阻礙。”
“國庫空虛,百姓才剛過了幾天好日子,這個時候可不是砸鍋賣鐵賭一把,而是需要步步為營。”
聽懂了意思,李世民也明白了。
隻是......想到草原上還有將近八萬大軍,每日的糧草消耗也不是小數目啊。
“草原那邊你是怎麼想的?”李世民皺眉沉聲問道。
這個問題,他也詢問過房玄齡等人,給出的答案都是撤軍,然後安排官吏,或者是突厥人中在挑選一個突厥可汗。
聽完李承乾的想法,李世民便一直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