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自從上次慶功宴過去,已經三個月了。
各國使臣回去之後,也是各種勸說自己的國王,加入聯盟國的提議。
不久後,都給大唐朝廷回了信,答應加入聯盟國。
太極宮早朝。
聽唐儉彙報有多少鄰邦小國加入聯盟國,李世民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收斂過。
“好啊。”李世民高興地笑著,朝李承乾問道:“太子,這個提議是你提出來的,如今他們都同意了,是不是也該拿出一份章程來了?”
打著瞌睡的李承乾忽然睜開眼,打著哈欠的從衣袖中拿出了一卷紙。
“父皇,章程兒臣早已經準備好了,如今隻需要讓各國投票一處地方,便可以開展了。”
“好,快遞上來朕瞧一瞧。”李世民眼前一亮的說道。
沒想到李承乾早早的就準備好了。
張阿難走過來,接過了李承乾手中的章程,厚厚一遝。
一看就知道費了不少的心思。
“太子殿下有勞了。”張阿難笑眯眯的說了句,便轉身回去遞給李世民。
其餘官員也是好奇的伸長了脖子在看。
想知道裡麵的內容。
李世民打開了厚厚一遝紙,上麵首先就是關於聯盟國的耗資情況。
以各國大小為例,出資。
看見大唐需要出十萬貫,李世民眉頭瞬間緊皺。
再看看其餘的小國,也就是高句麗出的多一些,需要五萬貫。
李世民抬頭不解的問道:“太子,為何唯獨大唐要出十萬貫?”
十萬貫?
聞言的大臣們,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可不是小數目。
李承乾撇撇嘴,不情不願的回複道:“父皇,大唐出十萬貫,那也是因為大唐地方大,身為天朝上國總不能出的比那些小國錢還還少吧?”
“再則就是大唐出的多,聯盟國就要以大唐為中心,難道他們就不擔心大唐哪天不出錢,直接撤走了嗎?”
如此一說,好像是這麼回事。
李世民欣然笑了,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彆人覺得沒有大唐這天下就不會轉了。
緊接著往下看。
關於駐守士卒的問題,跟李承乾提議的一樣。
大唐出兵六千,其餘各國都按照比例出兵,駐守聯盟國。
再就是一些規則。
裡麵詳細的說了投票的細則,足足看了一刻鐘,李世民才揉了揉眉心,微微頷首。
“太子這份章程做的不錯,唐儉,待會兒按照這份章程,快馬加鞭的送到各國......”
這個時候李承乾忽然插了一句嘴:“父皇,此事兒臣已經讓人去辦了,順風鏢局分四路出發,已經趕往了各國。”
額......
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也是有些尷尬,最終為了緩解尷尬,哈哈笑道:“好好,既然如此,唐儉便不需要再送了。”
“喏。”唐儉鬆了口氣。
這活雖然簡單,可也累啊。
那麼厚厚的一遝,少說要抄幾十份。
如今被李承乾乾完了,他也能輕鬆一些。
緊接著李承乾再次拱手道:“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說。”李世民今日心情好,這天可汗的稱號,足夠他喜悅一年的。
加上聯盟國一事辦成,雖然小弟隻有三十來個,可裡麵成員國可是有五十多個。
相當於大唐在聯盟國話語權越重,那麼就可以指揮五十多個成員國,這種成就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父皇,兒臣想要下一趟嶺南和突厥。”
李承乾這番話,瞬間引起了滿朝轟動。
太子要離開長安,那可是大事。
“你說什麼?”李世民本來笑著的臉瞬間僵住了。
腦中曆曆在目,之前李承乾被人擄走的事情。
如今還要離開長安。
其實李承乾去嶺南,也是為了造船廠的事情。聽說很快便有一艘船要下海了,需要他過去看看。
“父皇,兒臣請旨,下一趟嶺南和突厥去巡視。”李承乾深吸一口氣,恭敬地解釋道:“兒臣身為太子,連大唐的江山都未走過,最遠隻去了一趟江南,兒臣認為自己這個太子是不合格的。”
“所以請旨,下嶺南一趟。一是為了巡視魏師在嶺南的開荒,二是看看突厥境內歸順我大唐的百姓,生活如何。”
“深入民間,方知百姓所需;傾聽民聲,才能為民解憂??。”
聽聞這番話,李世民是有些心動了。
可他沒有立即答應。
因為李承乾出巡,不止是朝中的大事,還是皇室的大事。
首先長孫皇後那邊就需要詢問。
李世民微微頷首道:“太子有此心,是好事。不過此事,還需過問你母後的意思,暫時不提。”
“是。”李承乾無奈,隻能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其它官員卻覺得李承乾下嶺南可沒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