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就在李承乾話音落下,有一股微微的東南風吹去。
咯吱~
船出現了咯吱的聲音,並隨之移動了起來。
移動的非常緩慢,因為船身的晃動,站在甲板上的人也是搖晃了一下。
李世民和那些皇子還好,李淵和長孫皇後一個不穩差點摔倒。
還好有紅秀和王德旁攙扶。
“怎麼回事?”李淵聲如洪鐘的問道,一股太上皇的威嚴瞬間展露出來。
旁邊的士卒看了眼岸邊,連忙對李承乾拱手道:“回稟太子殿下,船已經開始移動了.......”
李承乾也看向了岸邊。
確實,岸上的景象正在倒退。
這可把下麵的李君羨等人給嚇壞了,跟隨著貞觀號跑了起來。
東南風越吹越大,船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跟著跑的李君羨和金吾衛都有些追不上了:“快,快上馬追。”
金吾衛又調過頭去牽馬。
而另外四艘戰船上的文臣武將看見這動靜,也是眼神一凝。甚至有些人腦中有了不好的想法,懷疑太子要行大逆不道之勢。
還是楚二對大家解釋一番:“應該是陛下想感受一下貞觀號新的驅動方式。”
驅動一詞還是從李承乾那裡學來的。
潮州到長安的半個多月路途之中,李承乾也會跟大家講解了很多關於船的知識,都是未來的一些先進理念。
未來的大唐也是需要配備這樣的戰船。
隻不過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聽見楚二的話,房玄齡連忙問道:“那個楚團長,我們能不能追上去保護陛下?”
周圍人聞聲,也是紛紛頷首。
楚二無奈,隻能下令升起船帆,跟上貞觀號。
一陣晃動,船真的行駛了起來,文臣武將們都張大了嘴,吃驚不已。
直勾勾的看著這個船帆。
沒想到升起船帆,這船便能動起來。
甚至還有人不信邪的去看了最下麵一層,發現空無一人,並沒有人在劃槳,這才相信了船帆能夠驅動船隻前進。
貞觀號上。
李世民雙手負背的站在船頭,站在這艘以他執政年號為名的戰船船頭。
意氣風發的樣子,讓他對於未來的大唐更有信心了。
如今不缺糧食,百姓豐衣足食,收拾了突厥,而且還得到了天可汗的稱號。
雖然距離千古一帝還有很長的距離,可李世民覺得快了,未來史書撰寫他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可能的。
李承乾抿著唇走上前,學著李世民的樣子雙手負背道:“父皇,兒臣有一事啟奏。”
回過神的李世民看了眼身後甲板上的人,除了張阿難之外,並沒有靠近二人,咳嗽一聲便道:“咳咳,你說。”
“父皇,兒臣希望能夠建立屬於大唐的海軍,未來不管是征伐高句麗,亦或者是跟大食國作戰,海軍是必不可少的。”
“大唐的強盛,不止要在陸地上,還需要成為大海的霸主,這樣才能夠成為天下第一。”
聞言的李世民詫異無比。
這剛派黨仁弘去大食國出使,沒想到李承乾這邊已經想著跟大食國作戰了。
不過李世民並沒有責怪李承乾。
身為大唐太子,時刻提防是沒有錯的,而且還需要有充足的準備,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但高句麗。
李世民知道,自己想成為千古一帝,那麼就要洗刷隋朝三征高句麗的恥辱。
“咳,你告訴朕,養活兩百艘戰船,需要多少錢,需要多少海軍?你彆告訴朕你不知道,既然來找朕商議了,恐怕早就計算好了吧。”
知子莫若父,李世民很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的才能,雖然作戰喜歡用歪門邪道,可眼光還是非常不錯的。
知人善用,知道很多他們都不知道的事情。到現在李世民還耿耿於懷那本書,李承乾所說的那本古籍實在是讓李世民每每想起都寢食難安。
聽見此話,李承乾眼中露出了狡黠之色。
他老子就是他老子,這方麵還是很懂的。
“父皇,戰船使用更換,十年或者二十年一換,未來看需求再增加戰船的數量,主要的就是海軍,需要建立十萬海軍。因為海軍需要熟練,所以並不能采用府兵製,要采用募兵製,兒臣覺得不改變大唐府兵製的原則,募兵製可以放在特區進行。”
“但特區並沒有指揮海軍的權力,十萬海軍每年可能需要兩百萬貫左右。”
“什麼?”李世民聽見這個數字,魂都快嚇出來了。
整個大唐一年稅收才兩千萬貫,這海軍就要拿出來兩百萬貫。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