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習慣了。
在崇教殿,自己的書案之上如何亂,也是有王泉親自收拾,絕不會讓彆人來收拾。
有時候他就喜歡亂的感覺,整理好了反而找不到自己要找的東西。
李世民雙手負背,走回龍案前,頭疼的看了眼,吩咐張阿難道:“收拾好。”
“喏。”張阿難真是有苦說不出。
“說說吧,今日來找朕有何事。”李世民這才問起了正事。
李承乾也回過味來了,抿著唇道:“父皇,倭國使團已經在大唐會所住了快一年了,是時候讓他們付點夥食費了吧?”
夥食費?
這詞倒是讓李世民有些新奇。
“父皇,之前我們商議是三月造好戰船,可期間發生了不少事,如今戰船已經造好,是時候去倭國轉一轉了。”
李世民聽完這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你說說具體實施的章程。”
既然李承乾都來了,李世民相信他肯定早就想好了。
果不其然,李承乾一副看老狐狸的眼神,看向李世民道:“父皇,當然是派二十艘新式戰船,另外在派五十艘水軍的戰船,陣仗必須要大,不要怕耗費多少,跟倭國的金礦比起來,那都是小意思。”
“另外還要鼓勵民間造船廠,批量的造大型貨船,朝廷可以給圖紙,打造大型的貨船一是為了方便商賈出海做貿易,另一方麵則是可以在倭國大批量的運金子。”
嗯?
李世民聽著聽著感覺有什麼不對。
“倭國之事都懸而未知,就打造大型貨船,是不是著急了一些?”
在收拾奏折的張阿難聽了也是內心笑了笑:太子殿下還是太年輕了。
李承乾卻不這麼認為。
“父皇,如今的倭國連耕種技術都非常的落後,要是他們的倭皇不同意,給兒臣一年時間,絕對能夠拿下倭國全部領悟。”
“到時給出的理由,便是為始皇帝誅殺徐福後代,掘了徐福的墓。”
越聽越迷糊,但李世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太子想要發起戰爭。
這可不是小事。
“這跟始皇帝有什麼關係?”李世民對始皇帝沒有什麼好感,畢竟史書記載始皇嬴政施加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否則也不會二世而亡了。
李承乾笑著解釋道:“父皇,自古不都說出師有名嗎?始皇帝乃是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皇帝,而且始皇帝求長生之術,派了徐福東渡蓬萊仙島一事,父皇總聽說過吧?”
聽見求長生之術,李世民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自然,天下哪有什麼長生之術。”李世民不屑的說道。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看著麵前的李世民,果然是兩副麵孔。
也不知道是誰,日後吃起那些丹藥來,一把一把的往嘴裡塞。
還有尉遲敬德,什麼五石散,有時候想想都佩服,天天嗑毒藥,活的還挺久。
“父皇,先不說長生之術,兒臣敢保證徐福並不是去了什麼蓬萊仙島,而是帶著船隊去了倭國,然後在那裡繁衍生息。”李承乾說的頭頭是道,而且非常有根據的樣子:“當初始皇帝得知道士未能煉出長生丹藥,便要殺了鹹陽城所有的道士,可徐福怕死,便哄騙始皇帝要去蓬萊仙島求取丹藥。”
“並且說要三千童男童女去進獻神仙,這三千童男童女是被徐福帶去了倭國。”
“若倭國不好好臣服大唐,為大唐開采金礦,兒臣願親領海軍攻下倭國,出兵的理由兒臣都已經想好了。”
額......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忽然覺得李承乾很危險。
動不動就要打仗的皇帝,能不危險嗎?
這大唐才安穩了幾年。
可李承乾的提議,李世民卻非常的心動。
金礦啊,若是如李承乾所說,倭國有大量的金礦,那麼大唐國庫將不再缺錢。
權衡利弊之下,李世民抿著唇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帶著倭國使團出使倭國,先打探清楚倭國的金礦事宜,在做抉擇。”
想了想,他還補充道。
“至於攻打倭國一事,暫且不論。”
他可不想到時候傳出去,大唐出了兩個戰爭皇帝。
這才消停了多久,又要打仗了。
“兒臣遵命。”李承乾拱手道。
也知道做皇帝需要考慮的東西比較多,所以也不計較著說要打倭國。
反正倭國遲早是要打的,最好將對方打回原始人時代。
倭國的男人全部抓來當太監,女的全都發配去教坊司,多好啊。
“若無事,兒臣便先告退了。”
李承乾正式說完了,便想著走了。
可不曾想李世民卻叫住了他:“等等。”
嗯?
這讓李承乾有些詫異,同時內心有一個聲音喊著他:快跑,快跑。
“父皇還有何事?”
李世民嘴角不自覺的上揚,但很快又被他克製了,除了剛收拾完奏折的張阿難發現,並沒有其餘人發現。
“咳咳。”尷尬的咳嗽了兩聲,李世民故作虛弱的說道:“朕今日偶感風寒,有些乏了,你身為太子要想著為父分憂,還有一些奏折,就由你替朕批複吧。”
“啊?”李承乾嚇了一跳,猛地抬頭看著李世民。
怎麼看,也沒看出李世民有虛弱的樣子。
“怎麼?身為太子批閱奏折還為難你了?”李世民中氣十足的瞪眼道。
李承乾腦中還沒來得及反應,頭便搖了起來:“沒有。”
太子批閱奏折,屬於常事。
隻是他現在年紀還小啊,一個十一二歲的娃去批奏折。
想想自己的字,嗯,大臣們恐怕看見後都要罵娘。
李世民見李承乾搖頭,才露出了笑意,還不忘囑咐張阿難道:“朕先去歇息,張阿難你陪著太子批閱奏折,不批好不準走。”
“喏。”
在張阿難應聲後,李世民身影已出現在了甘露殿門口。
看的李承乾和張阿難都一陣詫異。
“張總管,這要不孤拿回東宮去批?”李承乾試探的問道。
張阿難大手一揮,殿外便出現了兩個金吾衛。
可臉上卻笑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讓臣陪著殿下批閱奏折。”
無語。
李承乾翻了一個大白眼,這輩子做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今日來甘露殿。
因為他發現李世民不是什麼偶感風寒,而是發現他批閱的奏折不錯,開始做一個月的甩手掌櫃了。
要不是上朝隻能自己去,恐怕都要讓李承乾上了。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