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裴寂那邊在調查。
錦衣衛這邊,事關太子殿下,衛規也是親自上陣,哪怕不歸他管,但也是竭儘所能的去調查。
立政殿這邊。
賬簿還在算,兩名戶部官員黑眼圈極重,看情形,李世民又喊來了三名戶部的官員。
五人就這樣乾著苦活。
長孫皇後也沒有空閒,一些重要的賬簿都是親自過目。
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張阿難也是第一時間的告訴李世民。
“陛下,裴寂那邊詢問了馬周、公孫達、陳......大部分的大唐集團管事都詢問過了,最終也沒有得出結果。”
“裴寂派出去的人呢?”李世民蹙著眉。
倒不認為裴寂乾活不行,而是覺得光詢問肯定不行,還是需要派人出去調查。
張阿難回道:“目前還未有消息,裴寂主要派人去了潮州特區、江南中轉站、遼東、突厥、西北那邊,消息傳得還沒那麼快。”
想了想,還補充了一句。
“錦衣衛也是派了探子出去,甚至還派了人去倭國,目前還未曾有消息。”
“但倭國使臣倒是有結果了。”
“哦?”李世民挑眉,詢問道:“之前倭國的使臣去了東宮,一過都這麼久了,終於有消息了?”
張阿難點頭回道:“是的,倭國那邊送了封信去鴻臚寺,恐怕是有結果了,恐怕接下來倭國使臣和太子殿下談的事有結果了,倭國那邊恐怕也是人心惶惶,大唐有雷霆炮的助力,李將軍又連下十餘城,臣覺得倭國恐怕會同意太子殿下的議和條件。”
聞言,李世民抿著唇沒說話。
對於李承乾的議和條件,他是不讚同了。
長期在倭國駐軍,損耗太大了。
張阿難似乎看穿了李世民的心事,輕聲道:“陛下,是不是在想倭國駐軍一事?”
被看穿了,李世民也不掖著藏著。
“哼,不當家不知財米油鹽貴,倭國駐軍每年耗費糧草巨大,哪怕是有金銀礦做補償,可駐軍多少?少了倭國反抗,那些駐軍豈不危矣?”
“駐軍多了,糧草需要從大唐運送去倭國,路途遙遠。”
“甚至駐軍會失控,難道太子就沒想過嗎?”
李世民確實反對,可朝中那麼多的大臣都同意,就連長孫無忌都認同。
私下不是沒有找過長孫無忌。
但長孫無忌認為駐軍對大唐有好處,二人還爭論過。
就連房玄齡也是左右搖擺,認為駐軍有駐軍的好處,不駐軍減少朝廷的開支,也是可行。
就是沒有明確反對駐軍。
這讓李世民覺得自己就像是光杆司令。
張阿難想了想,出了個主意道:“陛下,若是駐軍也並非不可,就派五千海軍即可。”
多了肯定不行,大唐還需要有人守衛。
周圍雖然沒有了突厥,但依舊有不少虎視眈眈的狼子野心盯著大唐。
當然,張阿難雖然是內侍,可和一般的內侍不同,李世民是絕對的信任,更多時候張阿難是臣子,並不是那些閹人。
成為閹人,也是為了更好的效忠李世民。
這一點,就值得李世民信任,不然不會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給張阿難。
所以張阿難時常會給李世民一些意見。
李世民聽後,微微蹙眉:“五千海軍?若是倭國反抗,這五千海軍該如何?”
彆說五千了,哪怕損失五百人,對李世民而言都是肉疼的。
可張阿難卻不這麼想,對李世民笑道。
“陛下,五千海軍若是真的遇到了倭國圍攻,可退守,有貞觀戰船,不至於全軍覆滅。”
嗯?
如果是這樣,那就不一樣了。
能夠不損失兵力,李世民也不是沒有興趣。
畢竟駐軍也有好處。
張阿難乘勝追擊道:“五千海軍,都是在嶺南開過荒的,若是駐守倭國沿海,糧草什麼的可自給自足,大唐每年隻需要運送少量的糧食過去即可。”
“而且五千海軍也不是一直駐守,按照太子殿下的說法就是,可以輪流,一年換一批人。”
“這樣可以防止五千海軍與倭國勾結,還能夠讓他們回大唐看看親人,相信他們不止會感謝陛下,甚至有不少人都原因去倭國駐軍呢。”
說到這裡,李世民一瞬間明白了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