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
貞觀九年,春。
李世民召集了一次文武百官的宴會。
“哈哈,如今大唐風調雨順,百姓豐衣足食,朕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餓死百姓的奏章了。”
看著剛剛回長安的魏征,李世民笑道:“魏征啊,這五年你在嶺南為大唐建立了不世功勳,你說說想要什麼賞賜?”
五年的嶺南經驗,讓魏征了解到什麼是百姓疾苦。
一點點看嶺南發展起來,特彆是農業的壯大,魏征感慨至極。
“陛下。”魏征起身拱手道:“魏征隻是馬前卒,最終的功勞還是在陛下,在太子殿下。”
“哈哈。”幾年不見,李世民發現魏征越來越會說話了。
可下一秒,李世民臉就黑了。
“陛下,臣有一請求,那邊是嶺南的百姓,可否減免賦稅,臣在嶺南五年,看著嶺南拜年年都有災害,雖然不嚴重,可朝廷已經將嶺南作為糧倉大後方,那麼自然是要考慮到讓嶺南百姓富裕起來。”
李世民蹙眉:“難道嶺南的百姓還不夠富裕嗎?”
這一點,雖然沒有實地考察過,可李世民看不少官員奏表的嶺南屬富庶之地。
加上胡商不斷來唐,嶺南如今都快超過江南了。
反倒是關中之地的百姓,已經沒有嶺南和江南的百姓富裕了。
這也是發展趨勢。
他找李承乾也談過,能不能把關中之地也發展起來。
但李承乾的回答是:南方毗鄰大海,富裕是正常的,關中之地運輸交通不便,想要富裕,有些困難。
一聽,李世民也便放棄了。
魏征聞言,拱手道:“陛下,嶺南富裕的大多都是商賈,百姓依舊是每日溫飽。而且特區的建立,如今太子殿下下令,特區和嶺南其它州府互通,百姓必須辦理通行證。”
“導致不少的百姓,認為特區能夠賺錢,大麵積的開始逃荒特區,嶺南各州府的官員都非常頭疼,大家想過好日子都往特區跑,那其它州府幾十年後,豈不是人去樓空?”
“這......”李世民還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一點。
但奏章上也沒有寫啊。
“太子,可有其事?”李世民看著右首位的李承乾問道。
官員們也是看著李承乾。
特彆是五姓七望和關隴士族,他們這幾年屬實被打壓狠了,但李承乾還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也算是安穩了兩年。
李承乾起身,拱手道:“父皇,確有其事。”
“如今特區百姓生活富足,家家戶戶都開始做了些小生意,四方商賈雲集。每年特區能夠收繳的賦稅在三百萬貫左右,而且每年還在增長,光大唐集團每年繳納的賦稅都超過了百萬貫。”
“但兒臣已經下令,私逃特區的百姓,一律遣返,也會控製通行證的數量。”
“說到底,特區地方不大,若是所有百姓都能去特區的話,特區的治安和經濟壓力也會很大。”
謔~
滿朝文武瞬間驚住了。
特區的賦稅不需要上繳朝廷,戶部也隻是過問一下關於賦稅的事情。
可沒想到現在特區的賦稅每年有三百萬貫,而且還在增長。
這......才兩個州府就有三百萬貫的賦稅,那大唐如果全部搞特區的話,幾百個州府,豈不是每年有數萬萬貫的賦稅財富?
聞言的李世民也是心頭一驚。
前兩年的時候賦稅才一百多萬貫,已經震驚他了,如今怎麼才兩年過去,就有三百萬貫的賦稅了?
而且家家戶戶都做小生意?
頓時房玄齡就站出來說道:“太子殿下,您剛才說家家戶戶都做點小生意,那豈不是無人耕種了嗎?”
“對啊,家家戶戶都做生意去了,誰去耕種呢?”
“荒謬,真是荒謬,怎麼能沒人種地呢。”
“太子殿下實在是太任性了。”
。。。。。。
聽著指責聲,房玄齡心頭‘咯噔’一下,看了眼李承乾。
他可沒有找太子殿下的麻煩,隻是好奇詢問一下而已。
太子殿下不會怪罪於他吧。
李承乾倒沒那麼小氣,而是昂起了頭解釋道:“特區如今所有的土地都屬特區府衙所有,耕地自然是有人種的,隻不過是府衙開工錢,讓那些貧苦的百姓去種,不管是任何時候,百姓隻要拿工錢就成,至於種得的果實,糧食,是虧是賺,都由府衙銷售承擔。”
“但大部分的麵積,如今已經開始建造新的樓房,特區在十年之內,讓特區的百姓住上樓房。”
沒錯。
自從利用蒸汽機大量的製造鋼鐵後,李承乾便開始布局特區的樓房建造。
如今的特區城牆幾乎是無用,城裡高樓林立,最低的都是五層樓,最高的也有八層樓那麼高。
雖然電梯還沒有發明出來,但是樓梯他特意的加寬了。
同時能夠容納七八人一排行走。
也就是原先的潮州城和循州城,如今成為了兩地的cbd,而百姓居住的區域已經開始往城外搬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特彆是潮州城,因為有大唐集團的工廠,加上不少商賈也選擇前往潮州城那邊建立工廠,如今工業區已經是史無前例的發達。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就這麼聽著,好像沒什麼激動的。
可魏征是親眼見過潮州發展的,對李世民拱手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所言非虛,如今的特區發展確實是日新月異,不隻讓百姓富裕,而且生活更便捷了。”
“哦?生活如何便捷?”李世民好奇問道。
魏征對李世民旁邊的張阿難道:“張總管,麻煩你讓人把外麵的東西搬進來。”
看了眼李世民,得到同意後,張阿難才走下去帶著兩個內侍去搬東西。
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看著像椅子。
可椅子並沒有這麼笨重。
“這是何物?”李世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