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海岸線,鐵甲艦穿梭在白日與黑夜之中。
十二個時辰不停歇的前進。
李世民會時不時的半夜走上甲板,去看看星辰大海。
“陛下,您怎麼又出來了?”長孫皇後帶著紅秀,來到了甲板上,看見李世民問道。
聞言的李世民回過頭,滿臉笑意的說道:“觀音婢,你知道嗎?朕從未想過,這世間真有如此神奇之物。”
“無需人力,船竟然能夠自己航行。”
“而且還是日夜不停的航行,哪怕是馬,也不能做到如此,真是太神奇了。”
聽著李世民興奮的話語,長孫皇後嫣然一笑。
“是啊,臣妾也從未想過。”
這時後麵傳來一道聲音:“人生存的地方是有無限種可能,而這個可能需要去發掘。”
“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智慧的。”
“朝堂上官員或許筆墨紙硯非常的在行,可筆墨紙硯又是誰創造的?是這群文人嗎?”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往後看去,發現正雙手負背的李承乾向他們走來。
“太子殿下。”張阿難和紅秀恭敬的拱手,隨後便往後退了幾步。
遠離了三人。
“父皇,母後。”李承乾對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拱手行禮。
李世民則是在腦中細細琢磨李承乾的話。
片刻後才道:“確實,文人或許能夠治理朝堂,提議政令,推行政令,而真正能夠創造如此神奇之物的隻有百姓。”
細細想來,其中關鍵。
李承乾讀過書嗎?
那肯定是讀過書的,可在李世民眼中就是一個半吊子,除了詩詞做的不錯,什麼文章幾乎都是白話文。
至於字,那寫的簡直不忍直視。
可就是李承乾這樣的半吊子,卻不知幾次顛覆了朝堂百官,顛覆了百姓的認知。
從前誰能想到,這鐵甲艦竟然在水中不會下沉。
李承乾聽後,微微一笑道:“父皇,母後,哪怕是農戶,他們覺得耕犁不好用,會想方設法的去改變,讓耕犁更趁手,更便捷。”
“工匠使用的工具,也是在不斷的改進,讓自己能夠用的更趁手。”
“這些難道和官員有關係嗎?官員唯一的關係就是發現此物上報朝廷,他就有功,可發明者頂多受到明君的賞賜。”
“但有很多的官員,為了將一些便利於民的工具占為己有,搶占功勞。”說到此,李承乾胸口就有一股氣,微怒道:“還有世家商賈,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勢,肆意搶奪他人成果,這種行為和強盜有何區彆?”
“綠林好漢還有講義氣的時候,可這群官員和世家商賈,他們若成為了掌權者,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百姓不斷被他們壓榨,不斷被他們榨取價值,最終苦不堪言。”
說到這裡,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也是有些微怒。
雖然沒有明說是哪些人,可這種事情總會發生。
皇帝需要做的就是治理朝堂,推行利於百姓的政令,不能讓官員任意妄為的欺壓百姓。
說到這裡,李承乾最終歎了口氣:“父皇身為皇帝,母後身為皇後,兒臣身為太子,這個大唐還需要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的去治理好,去替百姓解決生計。”
“大唐的百姓是睿智的,是這個天下最聰明的一群人,隻要我們一家人願意為他們撐腰,願意等待他們的成果,那麼大唐就會越來越強盛。”
這話直接說到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心坎裡。
是啊,這才是他們一家人的責任。
李承乾繼續道:“父皇職責是解決戰亂,擴大疆土,讓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治理好官員體係。母後的職責則是為天下女子謀取利益,為天下孩童謀取福祉,這個天下人分男女,也分老幼,儒家說男主外女主內,其實兒臣並不認同,女子也能頂半邊天,農戶家中的那位女子不是下地勞作?不是挑水劈材?”
“雖然特彆繁重的活計做不了,但也能打下手,所謂男女搭配乾活不累,這話的原意就是男子乾苦活,女子在旁協作,二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為一個家出力。”
“兒臣的職責便是為父皇和母後找不足之處,去完善大唐,去完善規則,去了解大唐,去了解百姓需要什麼。太子是直達天聽的捷徑,百官會欺騙父皇和母後,而太子不會,一個好的太子,需要皇帝和皇後的支持,同時也是需要對皇帝和皇後絕對的忠誠。”
“所以父皇,母後,此次微服嶺南,兒臣是想讓父皇和母後看看真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決策到底是如何?看看特區曆經五年,那些百姓到底過的好不好,兒臣有沒有做錯。”
“同時也是了解民間疾苦,百姓需要的是什麼。”
帝後二人震驚李承乾會和他們說這麼多,而且字字句句都說進了他們的心坎裡。
特彆是長孫皇後,覺得自己的好大兒,是真的長大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看著李承乾道:“你說的不錯,朕肯定會是你堅實的後盾,朕與你母後,都會支持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都是嘗到了甜頭才會擴大支持力度。
若是李承乾剛開始的工業園沒有搞好,李世民肯定就不會繼續讓他搞下去。
若是武器工坊沒有雷霆炮的產出,沒有後來鐵甲艦的產出,李世民同樣不會如此支持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