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長孫皇後又提出了疑問。
“若是按照你們這套政令,也就是如今的工人養著潮州的老人,那這批工人若是老了呢?銀錢又從何而來?”
“當然是現在孩子啊。”李承乾理所應當的說道:“一代人是一代人,如今的老人終歸是少數群體,未來的人口還會增長,潮州如今三十萬人,大概五十歲以上的隻有五萬左右的老人,而孩子有近十萬,青年有勞動能力的則占據了十五萬之多。”
“未來的孩子隻會越來越多,一代人養一代人,不是很正常嗎?”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算是明白了。
對啊,一代人養一代人。
隻要人口不斷的增長,那麼這項政令永遠不可能貼錢。
可人口災荒之年又該如何?
人口銳減。
李承乾似乎猜測到了帝後二人的心思,笑道:“若是遇到了災荒之年,那麼潮州的政令就是全力保障孩子。”
“真的到了生死關頭,那麼孩子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孩子的口糧和生存。”
旁邊的權萬紀非常認可的連連點頭。
這一點倒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從未想到的。
孩子就是希望。
保住了孩子,那麼人口再怎麼銳減,隻是減少了老人和勞動力。
未來孩子也會成為勞動力。
“現在我們要去哪?”李世民覺得自己需要好好思考,重新轉過身恢複了帝王氣勢,轉移話題問道。
權萬紀看了看李承乾,隨後道:“陛下,待會兒我們去民用碼頭。”
說著,馬車已經來到了民用碼頭。
這裡非常的擁堵。
“陛下,已經到了。”權萬紀立即起身,上前去攙扶李世民。
而李承乾則是去攙扶長孫皇後。
看著碼頭的一處十字路口,完全能夠用車水馬龍來形容。
“這麼多馬車?”李世民蹙眉道。
雖然馬車多,但李世民並未發現有亂象。
權萬紀笑道:“陛......”
“嗯?”李承乾瞬間蹙眉,阻止了權萬紀的稱呼,對他道:“在外要稱呼二郎。”
二郎?
聽著這親昵的稱呼,李世民有些不自然。
身邊人和大臣如此稱呼他還能接受,可權萬紀......不熟啊。
權萬紀明白了意思,艱難的吞咽著口水叫道:“二郎。”
“嗯。”雖然不習慣,但李世民還是應了一聲。
叫了一次後,權萬紀鬆了口氣,才開始解釋道:“在潮州所有的貨物運輸都是靠馬車,所以有一條規定,那就是駕照。”
“駕照?”李世民從未聽過這詞。
“沒錯。”權萬紀笑著和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介紹道:“當初馬車亂象上報給了太子,太子便製定了路規,所有的路有官府出資修造,那麼在路上的馬車必須嚴格按照規矩行駛。”
“可很難做到統一,最終太子殿下便想了一個法子,那就是駕校。所有的車夫必須去駕校培訓,經過嚴格的考核,通過者便可持有駕照,有了駕照便能夠上路行駛馬車和騎馬。”
“若是沒有駕照者,那麼便不能駕馬車和騎馬,一經發現將拘留十五日,罰銅一貫。”
嘶~
這麼嚴格?
李世民看著井然有序的十字街口,說道:“你的意思,這些人都有所謂的駕照?”
“沒錯。”權萬紀點頭道:“不止有駕照,在每一個繁忙的十字街口都有官府的公職在進行疏通和管製。”
疏通?
管製?
順著權萬紀手指的方向。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確實看見了身著藍色衣衫之人,站在十字街口不停的擺動著手勢,最終則是叼著什麼東西。
還會響。
嗶嗶~
嗶嗶嗶~
“這是作甚?”李世民問道?
權萬紀解釋:“管製交通,這路分左右,車輛靠右行駛,這是路規。”
原來如此。
仔細一看,李世民驚奇的發現,還真是。
所有的車輛都靠右行駛。
“觀音婢,你發現沒有,他們似乎還真的全都靠右行駛,而且就是這麼一條,竟然讓如此多的的馬車,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李世民驚訝的說道。
長孫皇後也是跟著頷首,指著在十字街口等待的行人,問道:“如此之多的馬車,這些人在等待著什麼?”
按照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權萬紀笑著道:“他們在等著管製之人的手勢。”
說著,從旁邊又走出一名藍色衣衫的人,站在街口攔住了通行的馬車,對著行人擺了擺手。
行人這才蜂擁的穿過了街口。
這一幕把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都看呆了。
後來的李淵和李麗質等人也是瞪大了雙眼在聽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