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時收獲不小。
剛坐下,他的眼神就看向了李承乾。
看的李承乾有些莫名其妙。
最後跟進來的權萬紀給李承乾打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眼色,便拱手道:“陛下,太上皇,皇後殿下,臣就先告退了,衙署還有公事要忙。”
李世民原本打算點頭應下,可李承乾卻抬手道。
“等等,權特首,孤已經讓人將賦稅的賬簿拿過來了,有幾個問題待會兒孤還要問你,正好杜構也來了,待會兒孤和你們交代一下交接的事宜。”
說著,李承乾對李世民拱手道:“父皇,杜構已經走馬上任,權特首的職務也該動一動了,兒臣之前提議將權特首安排進三省的提議,不知父皇考慮的如何了?”
三省?
權萬紀聽後一個激靈。
那可是大唐的權力中心啊。
還以為太子殿下讓杜構來接自己的班,頂多安排自己去一個地方做刺史呢。
畢竟自己這個特首,說是三品,不過隻是有個代字。
品級完全夠不到三品。
李世民聽後,看了眼權萬紀,弄的後者心驚膽戰。
“嗯。”明白李承乾是要將人安插在三省進行訓練,李世民自然沒有什麼意見,不過不可能給太高的官職,想了想便道:“那就中書舍人吧。”
“多謝陛下。”權萬紀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夠去三省,而且還是中書舍人這麼重要的位置。
對於房玄齡和魏征而言,或許不覺得有什麼。
可地方官,一躍幾年時間能夠進入三省的屈指可數。
已經不知道跳了幾個級彆了。
魏征和房玄齡經過這幾日的觀察,也沒有反駁李世民的決定。
畢竟能把特區管轄的如此之好,權萬紀功不可沒。
說明能力還是不錯的。
李承乾對權萬紀道:“權特首,待會兒就跟孤和杜構去做交接,等陛下微服私訪回長安,你在一同去任職。”
“畢竟杜構不了解特區,還需要你留下幾個月輔佐他完成政務才行。”
“喏。”權萬紀哪敢說一個不字,他知道自己又今日都是李承乾一手提把,若是當初他沒有聽從李承乾的,如今恐怕早就解甲歸田了。
過上男耕女織的苦日子了。
解決了權萬紀官職的問題,李承乾便讓人開始上菜了。
不管如何,人是鐵飯是鋼,特彆李世民他們奔波了一日回來,最需要的就是補充能量。
一頓晚膳並未喝酒,幾個大男人看著都餓極了。
而長孫皇後和李麗質等人都是在另外一張桌上。
就在李承乾吃完的時候,長孫皇後忽然道:“承乾,待會兒忙完了,來母後這兒一趟。”
嗯?
李承乾不明白,可看長孫皇後並沒有多說的意思,便拱手道:“喏。”
緊接著便帶著權萬紀去跟杜構交接了。
看著繁雜的公事,李承乾是一個頭兩個大,也不知道自己當初是如何製定了這麼多的規矩。
但權萬紀卻教授的非常耐心,一步一步給杜構講解整個特區的事項。
特彆是特首需要做的事情。
杜構算是大唐最年輕的三品官,雖然從小在官場長大,可特區和長安的官場不同。
所有的府衙也有所變動。
警署、醫署等等。
還有各種賦稅,都需要他這個特首了解。
包括整個特區的運行,區域代表之類的,包括新法的廢立,這些都是重中之重。
杜構剛開始還能夠聽懂,可越聽腦子就越糊,按照以往的朝廷製度,這特區的做法完全屬於大逆不道。
可就是這個大逆不道的做法,讓杜構看見了新的大唐。
甚至默默覺得,大唐的天馬上要變了,特區的改革已經證明了,太子殿下新的一套做法同樣適用於大唐。
李承乾其實剛開始也沒有把握,因為漢的王莽人稱就是穿越者,他把後世的一些東西搬到了漢朝,最終沒有進行下去。
自己這麼做,成功與否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他知道,那就是唐比漢更好改變,因為漢已經經曆了一百多年才去改變新政,百姓會不適應,官員世家都會受到衝擊。
可大唐不同。
才建立十多年,這一輩人已經接受了這種政令的改變,也不在乎多變一變。
而且不是一下子改變。
一步一步的改變,先立一個特區,讓大唐的百姓能夠看到政令的好處。
自然百姓接納的也容易。
而大唐的世家和漢朝的世家相比,明顯漢朝世家更加的強橫。
這一點李承乾也是清楚的,試探世家,多次在生意時讓世家受挫,已經看出來世家已經是外強中乾了。
唯一擔憂的就是勳貴的利益。
勳貴的強大不是李承乾如今能夠撼動的,想要撼動勳貴,隻能循序漸進,徐徐圖之。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