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過窗口,灑在桌上,將那滴小小水滴都照得格外耀眼。
“光的......折射?”梁複喃喃道。
那滴平日裡再普通不過的茶水,今日好像有些特彆了起來。
“正是光的折射。”沈箏伸手擋住茶水上那縷光線,茶水也變得暗淡起來。
她說:“光本來在空中,但照射入水滴中時,它的方向就發生了改變,從而偏折,這就叫做光的折射。”
沈箏這番話,其實也是“省著”說的。
其實就是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所以傳播速度影響了光的方向。若她這麼說,梁複可能又要追問——“光也有速度?”
“老夫明白了。”梁複點點頭,歎道:“原來這一現象叫光的‘折射’。”
他笑著看向沈箏,“將筷子插入水中,看起來就像斷了一樣,這應當也是光的‘折射’吧?”
話是詢問句,但他言語卻很篤定。
“大人慧解。”沈箏對梁複“舉一反三”的能力欽佩不已。
接著,她指著自己眼睛道:“之所以咱們眼睛會短視或遠視,正是因為咱們眼球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導致眼球對所見之物‘折射’出了問題。”
說簡單點兒,視力損壞的原因其實就是眼軸變長,或者眼睛中的各介質“屈光不正”,成像就會“扭曲”。
梁複摸著自己眼睛,驚歎道:“竟是如此......可、可眼球形態有些變化,本官竟毫無感覺。”
這般細想下來,其實有些恐怖呢!
沈箏聞言笑了起來:“若非視力受損,咱們其實很難感知眼球內裡的細微變化。而咱們要做的,就是將琉璃打磨成能配合咱們眼睛‘折射’光線的物件,這樣一來,偏折掉的‘折射’就能被掰回來。”
若此話不是從沈箏口中說出,梁複會覺得有些天方夜譚。
但眼前之人是沈箏,他甚至連“質疑”這種想法都不會生出。
他的手還停留在眼皮之上,喃喃道:“神奇、神奇,當真是太神奇了!沈大人,此物簡直精妙絕倫,若能問世......”
若能問世......
梁複心中一陣激動。
不說他自個兒,就說他工部,這些年來便有兩位老人因視物模糊逐漸隱退朝堂。
其中一位比他還要年輕個幾歲,但對他而來卻是恩師一般的存在——人成就的高低,絕非年齡所能評判之物。
恩師想不想退出朝堂,歸隱山林?
梁複心中很清楚,對方是不想的。但日複一日模糊的視線、越發難以測量的器械,無一不在告知著對方——你老了,不應該再留在這裡了。
他替恩師感到惋惜,他心中也清楚明白,對方的成就不應止步於此。
激動之下,梁複不由得想得更多。
他有些緊張地問道沈箏:“沈大人,你說他們製出此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