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姓來說,服徭役和征工,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彆。
前朝徭役製度——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百姓,不論男女,都必須服役,服役時間不定,總之就是有活兒就乾。
先帝執政時,徭役製度——二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百姓,需服徭役,但若家中有老、幼成員時,可免一人役,且每人每年服役不得超過四十日。
而當今執政後,大改徭役製,添設了諸多“不服”條例——婚不服、喪不服、家中有老不服、家中有幼不服、春種不服、秋收不服等等,且每人每年服役不得超過二十日。
比如眼下正值春種,朝廷便不會令百姓服役,而是自願征工。這種情況下,力工人不僅有飯吃,還有工錢拿。
聽到“征工”二字,布告前的百姓安靜了半瞬,問了同樣的問題:“工錢幾何?”
最開始看布告那人早已擠了出去,在人群後白眼道:“能有多少?不過三四十文一日,連館子都下不起,有什麼好乾的。”
但也有人願意乾。
“我家就住在洄河邊上,三四十文......我乾。總之稻子下地後,也不需要過多侍弄,剛好沒啥事,就當去蹭口飯吃了。”
吵吵嚷嚷間,終於有識字的看清了布告內容。
“都等會兒!”這人瞪眼驚叫:“這次征工,朝廷不發工錢!”
“什麼?!”百姓們慍怒:“不發工錢,和服役有什麼區彆?這不是戲耍咱們嗎?走走走,都彆看了,浪費時間!”
百姓們一哄而散,布告前的人險些吼破了嗓子:“不發工錢,但發糧種!”
糧種?
百姓止住腳步,試探問道:“發......水稻種子還是小麥種子?”
那人又看了一眼布告。
熱血褪去後,他突然有點不想說了。
布告上寫得清清楚楚,此次征工,隻征五百人,他這會兒若說了實話,那前去報名的人,豈不是要將衙門門檻踩破?
那.....哪裡還輪得上他?
眼睛提溜轉兩圈,又思索一番後,此人輕咳:“小麥。其實也沒什麼好稀奇的,誰家差這點兒呀。總之我不去,都散了,散了吧,去不去的,各自想清楚,這買賣不劃算。”
說完後,他使勁擠出人群,拔腿便往京兆府跑。
留在布告前的百姓一頭霧水。
“不去就不去,他跑啥呀?”
“不知道啊,可能想竄了吧。”
話音落下沒一會兒,又有幾個識字的人看清了布告內容,暗中對視一眼後,他們也撒腿就跑。
“......”
這下眾人是徹底迷糊了。
“不對啊,他們看了布告就跑,還都往京兆府的方向跑......這布告絕對有問題!誰來看看!彆騙大家夥兒啊!”
待先前那幾人跑到京兆府門口時,布告前的百姓終於知道了真相。
——此次朝廷征工修洄河,不發工錢,但發稻種,發的,不是普通稻種,而是同安稻的稻種。
同安稻,是百姓們給高產水稻取的名。
布告上還寫明,力工每參工五日,便可換得一分田地的稻種,按照同安稻畝產一千二百斤來算,一分地,便能產一百二十斤同安稻。
這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東西!
而他們隻需乾滿一個月,便能向朝廷換取一畝二分地的同安稻種......
“還愣著乾嘛!跑啊!”
人群中,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幾乎所有人都拔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