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親衛低頭應諾,誰都能看出來蕭九堯有多緊張雲昭月。
蕭九堯在旁人麵前總是冷峻威嚴,不怒自威,令人心生敬畏。
在自己麵前就像是個囉嗦的小老頭,總是嘮嘮叨叨地反複叮囑著各種事情。
雲昭月隻覺得心頭暖暖的。
看著雲昭月上了馬車,一行人離開後,蕭就要轉身回了文華殿處理政務。
誰懂啊,自從做了這個蜀王後,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好在手下這幫大臣還算懂事,沒有哪個想不開非要來觸黴頭的。
蕭九堯將張濟和寧成也調了過來,他們也終於回到了正確的位置上。
蜀地本自有一套政權架構,但蕭九堯參考北方政權統一設立了六部。
後六部運轉正常,又逐步設立了督察院這樣的監察機構。
寧成順利進入了戶部任職戶部侍郎。
他本就曾在戶部任職,又加之在江縣長期協理財權的卓越表現,對蜀地的財政狀況,經濟脈絡以及民生需求早已熟稔於心。
如今在戶部,他更是如魚得水,迅速成為戶部的中流砥柱。
張濟這邊回了翰林院,蜀地原本沒有這個機構,蕭九堯新設的。
這個世界的現狀就是,知識隻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裡。
蕭九堯要打破他們這樣的想法,並非開了智的百姓就會有不軌之心。
人心的善惡與走向,關鍵在於如何引導。
他設立翰林院,旨在彙聚天下飽學之士,讓他們在此潛心鑽研學問,編纂典籍,培育後進,從而將知識的火種播撒至蜀地的每一個角落。
有些事情,一旦決定去做,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張濟此前教學的崇文書院也被納入了國子學。
崇文書院廣納學子,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誌於學,皆可入院聆聽教誨。
崇文書院不僅傳授經史子集等傳統經典,還注重引入實用的知識與技能,如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藥算術等,力求培養出能夠為蜀地建設貢獻力量的優秀人才。
張濟和寧成站在那巍峨的宮城樓閣之下,望著眼前這一片在蕭九堯治理下日漸繁榮的蜀地景象,心中皆是感慨萬千。
彼時蕭九堯暗示兩人皆有未來時,兩人聽來,多少覺得有些遙不可及,不過是美好的暢想罷了。
如今竟被蕭九堯一步一步地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就,呈現在眾人眼前。
蕭九堯繼任以後,才發現劉定沉迷享樂,百廢待興,各個領域、方方麵麵都急需各類專業人才來助力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