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耿被安國公勸出了府邸,隻能回京畿府衙去,再想想該如何破解眼前的局麵。
與此同時,江珣則奉命帶著幾名繡衣使,來到大理寺之中,調閱了十五年前有關海岱喬家依律判處滿門處斬的陳年舊案。
“這些案件,都是十五年前的,海岱喬家,應該是涉及扶持靖王奪取帝位的案子。”大理寺之中,一名書吏不斷地翻找著,最終找到了一個油紙袋,裡麵裝著一份破舊的案卷。
江珣接過油紙袋,看了一眼泛黃的紙張,忍住了打開來仔細翻閱的衝動,帶著案卷返回宮中。
聖上已經下了命令,他大可直接趕往禦書房回稟。
所以,江珣徑直來到了禦書房之中,將案卷呈送到聖上手中。
聖上立即打開來,略略翻閱一遍,又送回到江珣手中。
江珣連忙仔細地翻閱了此案當年的詳情。
這海岱喬家可謂是被韓家所牽連的。
當年,韓家意圖謀逆,意欲另立靖王為新帝。因安國公與許太後等人力挽狂瀾,最終揭穿了韓家的野心,將韓家一眾誅殺殆儘。
海岱喬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韓家滿門被誅之後的第二年,被人舉報曾經意圖擁戴韓家,推選靖王為帝。
譚耿經過一番調查,確認證據確鑿,便將喬家滿門處斬。
案子當時也落入到刑部與大理寺手中,對此案都沒有異議,喬家滿門很快便被問斬了。
這裡頭有兩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其一是喬家幼女喬楚柔正是韓家二爺韓景淵之妻。
另一條則是喬家長女喬瑤琴告發其父與靖王私交甚好,意欲與逆賊韓文清共推靖王為新帝。
這兩條線索,無論是哪一條,都無法不讓人多往深處想。
江珣看到這些案卷之時,腦海裡嗡嗡作響。
他怎麼也沒想到,剛剛升任大理寺少卿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居然就接觸到了當年韓家意圖謀反案件的旁枝。
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瑤琴這個名字的再次出現,居然會在這個地方。
他不動聲色地看著景帝,打算等待景帝發出一丁點對於此案的看法後,再做決定。
景帝見他放下了案卷,沉聲道:“江少卿對此案有何看法?”
江珣眉頭緊鎖,遲疑了片刻才緩緩開口:“此案涉及聖上大統,微臣以為,不可細究。”
“哦?”景帝詫異地看著江珣,“朕還以為江少卿隻為心中正義,不管真相如何,勢必要追查出一個水落石出。怎麼如今卻又變了一副說辭?”
“那聖上以為,靖王當初有想過要取而代之嗎?”江珣反問道。
景帝頓了頓,當初他登上大統,隻有十歲出頭,根本不知道那些事情背後的彎彎繞繞。
“靖王是朕之兄長,一向對朕愛護有加,他,應該沒有動過這念頭。”景帝沉吟過後,笑著回應道。
靖王是先帝與一名嬪妃所生,雖然出生較早,但卻一直都不怎麼受寵。
當時,先帝先是有過一位皇長子,可還沒到立冠之年便夭折了。
隨後,先帝便冊封了皇太子,是當時的正宮皇後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