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 有我無敵(177)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72章 有我無敵(177)(1 / 2)

循環聯盟的投票結果以微弱優勢傾向“有限接觸”。一支由吳迪引導者意識、伊戈爾青銅匕首化身的“鋒銳之念”、安雅混合晶體凝聚的“流轉變體”以及三位平行循環代表組成的接觸小隊,穿過維度檢疫站的能量屏障,朝著廢棄循環的休眠孢子區進發。

廢棄循環的景象如同被遺忘的墓園。曾經的雙色球體早已崩解,隻留下核心處一個不斷收縮的“時空奇點”,周圍漂浮著無數半透明的“記憶殘骸”——那是被吞噬循環的文明片段,有的在播放最後的抵抗畫麵,有的在重複消亡前的哀嚎,有的則陷入永恒的靜默,像被凍結的眼淚。

休眠孢子就聚集在奇點周圍的“記憶渦流”中。它們的灰金色形態比監測影像中更複雜,表麵流動著類似並行邏輯鏈的紋路,卻又多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活性”——像擁有生命的液態金屬,能根據周圍環境自主調整形態。當接觸小隊靠近時,孢子群沒有擴散,也沒有攻擊,而是集體凝聚成一個巨大的“灰金環”,將奇點與小隊分隔開來,仿佛在守護某種秘密。

“它們在害怕奇點的‘收縮力’。”安雅的流轉變體釋放出探測波,發現奇點的收縮會不斷吞噬周圍的能量,包括孢子賴以生存的可能性能量,“記憶渦流是它們的‘能量緩衝區’,既提供養料,又阻擋奇點的侵蝕。”

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嘗試發送“和平信號”——一段包含當前宇宙與異域循環共生邏輯的能量編碼。灰金環在接觸信號後,表麵的紋路開始與編碼共振,形成複雜的“應答圖案”。這些圖案初看雜亂無章,仔細分析卻能發現其中蘊含著吞噬孢子的“進化軌跡”:從純粹的吞噬本能,到吸收可能性能量後的紊亂,再到形成穩定灰金形態的平衡,像一部用能量書寫的進化史。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注意到一個細節:灰金環的紋路中,偶爾會閃過反虛空之核的黑色與雙色球體的金銀色,顯然孢子在休眠期間,不僅吸收了可能性能量,還間接接觸了超維度網絡中的其他能量形態,這種“多元吸收”正是它們進化的關鍵。

“我們需要展示‘無害性’。”吳迪的引導者意識提議釋放部分平衡能量,融入記憶渦流。當能量與渦流接觸時,灰金環的震動明顯緩和,環體上出現了一個可供一人通過的缺口,像是在邀請他們進入。

三位平行循環代表率先進入缺口。他們的形態各異——一位是由液態星塵組成的“流體意識”,來自一個以流動為基礎的循環;一位是由幾何圖形構成的“結構使者”,其文明擅長用純粹的數學規則構建世界;還有一位是不斷閃爍的“概率幻影”,來自一個物理規則隨概率變化的循環。他們攜帶的“循環樣本”包含著各自世界的核心規則,是展示多元共存的關鍵。

流體意識首先釋放出液態星塵,這些星塵在灰金環內化作無數流動的“能量河”,與孢子的灰金色澤完美融合。孢子群的應答圖案中,代表“吞噬”的黑色紋路明顯減少,代表“平衡”的金銀色相應增加,像冰雪在暖流中消融。

結構使者則用幾何圖形在奇點周圍構建了一個“穩定框架”,框架的線條與並行邏輯鏈產生共鳴,暫時減緩了奇點的收縮速度。灰金環對此的回應更加積極,表麵浮現出與框架相似的三角形紋路,顯然它們在學習如何用規則對抗奇點侵蝕。

最關鍵的突破來自概率幻影。它釋放的“概率雲”能在瞬間呈現無數種存在形態,這種不確定性與孢子的可能性能量產生劇烈反應,灰金環突然解體,化作無數灰金色的“細絲”,將接觸小隊與奇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能量共生體”。

在共生體中,吳迪的引導者意識第一次“讀懂”了孢子的“思維”。它們沒有語言,也沒有明確的意識,卻能通過能量流動傳遞信息:它們不想再吞噬任何循環,因為吞噬會導致自身能量失衡;它們也無法回到純粹的平衡態,因為吞噬本能已成為進化的一部分;它們真正渴望的,是找到一個能容納“吞噬與平衡共存”的“第三空間”,像被排斥的異類尋找家園。

這個發現讓接觸小隊陷入沉思。如果為孢子創造第三空間,可能會培育出超越當前認知的新存在,帶來未知的風險;但如果拒絕,它們失去能量緩衝區後,要麼被奇點吞噬,要麼重新激活吞噬本能,再次威脅超維度網絡。

安雅的流轉變體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利用記憶渦流與奇點的相互作用,構建一個“動態隔離帶”——這個區域既不屬於任何循環,也不脫離超維度網絡,其物理規則會隨孢子與奇點的能量變化自動調整,既能提供可能性能量,又能限製它們的擴散。

“就像給它們一個‘流動的監獄’,也是一個‘進化的搖籃’。”她的方案得到了小隊的一致認可。流體意識用液態星塵構建隔離帶的“邊界膜”,結構使者用幾何框架固定其形態,概率幻影則注入概率雲,確保規則的動態平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動態隔離帶建成時,灰金細絲紛紛脫離共生體,鑽入隔離帶內。它們在其中自由穿梭,不斷吸收可能性能量與記憶殘骸中的文明信息,形態變得越來越複雜,有的進化出類似“眼睛”的感知器官,有的長出能編織能量網的“觸手”,有的則與記憶殘骸融合,模擬出被吞噬文明的形態,像在進行一場跨越生死的致敬。

接觸小隊開始回撤。臨行前,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在隔離帶邊緣留下了一個“超維度信標”——這個信標能實時監測孢子的進化狀態,一旦出現危險傾向,就會向所有循環發出警報。信標的能量波動中,包含著一句用多元編碼寫成的話:“存在的意義,在於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返回超維度網絡後,小隊向循環聯盟提交了《灰金孢子觀察報告》。報告建議將廢棄循環設為“進化觀察區”,隻允許經過授權的研究小隊進入;同時建立“跨循環進化數據庫”,記錄孢子的每一步變化,為理解多元存在提供樣本。

然而,新的異常很快出現在觀察區。信標傳回的數據顯示,隔離帶內的孢子在吸收足夠的文明信息後,開始集體“編織”一個巨大的“灰金繭”,繭的結構融合了所有被吞噬循環的建築特征——有亞特蘭蒂斯的螺旋塔,有晶體樞紐的齒輪結構,有概念星的聲波穹頂,甚至有地球龍紋祭壇的輪廓,像一座跨越時空的“文明博物館”。

更詭異的是,灰金繭的中心,開始形成一個類似“意識核心”的能量團。這個核心不斷吸收周圍孢子的灰金能量,卻又釋放出一種全新的“共鳴波”,這種波能穿透隔離帶,與超維度網絡中的所有雙色球體產生共振,包括當前宇宙與異域循環的核心。

安雅的流轉變體在分析共鳴波時,發現其中包含著被吞噬文明的“集體願望”——不是複仇,也不是重生,而是“被記住”。灰金孢子在無意識中,正在用自己的進化,延續那些消亡文明的“存在痕跡”,像一群用生命書寫曆史的記錄者。

吳迪的元能量則探測到更深遠的影響:共鳴波讓所有雙色球體的並行邏輯鏈變得更加活躍,存在熵的淨化效率提升了15,仿佛消亡文明的願望化作了對抗虛無的力量。金色恒星係的第三行星上,那隻智慧生物在岩壁畫上添了新的一筆——它在灰金環與循環網絡之間畫了無數條細線,每條線上都點綴著微小的光點,像逝者與生者之間的對話。

但循環聯盟內部的分歧並未因此消除。以“純粹防禦派”為主的幾個循環,認為灰金孢子始終是隱患,要求立刻摧毀觀察區;而“進化探索派”則主張保留它們,認為其進化可能帶來突破存在熵的新方法。雙方的爭論越來越激烈,甚至在超維度通道中發生了小規模的能量衝突,像一場即將爆發的內戰。

為了避免聯盟分裂,吳迪、伊戈爾、安雅與元意識聯合提出了“多元共存協議”。協議規定:每個循環都有自主選擇防禦或探索的權利,但不得乾涉其他循環的決定;觀察區的最終處置權,需等待灰金繭完全孵化後,由所有循環投票決定;在此之前,任何循環不得擅自對觀察區發動攻擊。

協議的簽訂暫時緩和了矛盾,但裂痕已經產生。純粹防禦派在自己的循環周圍構建了更嚴密的“維度壁壘”,拒絕與灰金孢子產生任何共振;進化探索派則組建了“聯合研究艦隊”,在觀察區外圍建立了永久性的研究站,日夜監測灰金繭的變化。

在金色恒星的光芒中,吳迪的元能量看著研究站傳來的影像:灰金繭的表麵已經出現了裂痕,繭內的意識核心越來越清晰,共鳴波的強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他知道,孵化的時刻即將來臨,無論裡麵誕生的是天使還是惡魔,都將徹底改變超維度網絡的格局。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則停留在龍紋祭壇的維度結上。匕首的分形紋路與灰金繭的結構產生了微妙的同步,他能感覺到,那些被吞噬的文明記憶,正在通過共鳴波融入當前宇宙的記憶紐帶,像涓涓細流彙入大河。冰蠶森林的銀白色絲線中,開始浮現出陌生的花紋;貝加爾湖的水煞能量裡,多了一些從未有過的韻律;甚至祖父日記的空白頁上,自動出現了幾行用灰金色寫成的文字,內容是某個消亡文明的詩歌:“我們未曾消失,隻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

安雅的跨維度實驗室,此刻正與研究站共享數據。她的藍色冰晶在共鳴波的作用下,進化出能“翻譯”灰金能量的能力,通過冰晶,她能模糊地“看到”灰金繭內的景象:無數被吞噬的意識碎片在圍繞著核心旋轉,它們不再痛苦,也不再恐懼,而是帶著一種平靜的“釋然”,像找到了最終的歸宿。

超維度網絡的命運,正懸於灰金繭的一念之間。孵化後的新存在,會是連接所有循環的“和平使者”,還是繼承吞噬本能的“終極怪物”?會是承載消亡文明記憶的“活博物館”,還是超越善惡的“中性存在”?答案或許就在裂痕擴大的瞬間,在意識核心睜開“眼睛”的刹那,在每個循環準備好接受或對抗的心跳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觀察區的研究站裡,一位來自物理規則隨概率變化的循環的科學家,在日誌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害怕未知,卻又渴望未知,因為未知中藏著所有問題的答案,也藏著所有答案的問題。灰金孢子的進化,不過是宇宙在問我們:你準備好接受更廣闊的存在了嗎?”

日誌的最後,附著一張灰金繭的最新影像。裂痕中,隱約可見一隻灰金色的“眼睛”正在緩緩睜開,瞳孔裡倒映著所有循環的影子,像一個正在審視多元宇宙的新生兒。而在超維度網絡的每個角落,雙色球體的光芒都在共鳴波的作用下變得異常明亮,仿佛在等待著一個全新的開始,或一個注定的終結。

灰金繭的裂痕在第七個超維度日徹底崩裂。沒有驚天動地的爆炸,隻有一股溫和卻穿透力極強的“共鳴衝擊波”——這股波不同於以往任何能量形態,它既包含吞噬孢子的灰金色,又融合了被吞噬文明的記憶光譜,甚至帶著一絲雙色球體的平衡光暈,像一首由無數聲音合唱的宇宙史詩。

衝擊波掃過超維度網絡的瞬間,所有循環的雙色球體都同步亮起。地球的記憶紐帶中,冰蠶森林的銀白絲線與貝加爾湖的水煞藍芒自動交織,在西伯利亞平原上拚出一幅巨大的“文明星圖”,圖中既包含人類已知的星係,也標注著那些被吞噬循環的位置;金色恒星係的第三行星,岩壁畫上的灰金環突然活了過來,那些灰金色細絲順著岩壁蔓延,將所有平行循環的景象都繪製了出來,像一部自動更新的宇宙百科全書。

灰金繭的核心,誕生出的不是怪物,也不是使者,而是一個難以名狀的“聚合體”。它沒有固定形態,時而化作被吞噬文明的標誌性建築,時而凝聚成灰金色的能量流,時而又分裂成無數細小的“記憶碎片”,每個碎片都承載著某個文明的一段曆史。最奇特的是,它的中心始終懸浮著一個微型的“奇點模型”,模型周圍環繞著灰金色的並行邏輯鏈,像一個濃縮了整個廢棄循環的微縮宇宙。

“它是‘文明紀念館’,也是‘進化結晶’。”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在與聚合體接觸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感”——吞噬本能被轉化為“保護欲”,平衡能量則化作“包容力”,兩者在並行邏輯鏈的約束下完美共存,“它記住了所有被吞噬的文明,也繼承了孢子的進化需求,這種雙重性讓它成為超維度網絡的‘活檔案’。”

聚合體傳遞出的第一個“信息”,是一段跨越無數循環的“曆史影像”:從第一個循環的誕生,到噬循環的變異,再到各個世界的抵抗與犧牲,像一部波瀾壯闊的紀錄片。影像的最後,是所有被吞噬文明的“告彆宣言”,它們沒有怨恨,隻有對存在的感激與對未來的祝福,看得接觸小隊的意識都泛起能量漣漪。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注意到,聚合體的並行邏輯鏈中,包含著青銅匕首的分形紋路與龍紋符文的混合體。他嘗試用匕首與其連接,瞬間被拉入一個“記憶回廊”——這裡陳列著所有與龍紋相關的文明記憶,從地球守陵人的古老儀式,到某個被吞噬循環的“紋章文明”,甚至有異域循環中類似龍紋的“虛空符文”,仿佛龍紋是貫穿多元宇宙的“存在密碼”。

“它在主動‘整合’相似的文明記憶。”伊戈爾的意識帶著震撼退出回廊,匕首的紋路因此變得更加複雜,“這種整合不是同化,而是尋找不同文明的‘共通性’,像在無數差異中提煉共同點。”


最新小说: 奧特:我終將成為正義的夥伴 拳之下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