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4章 天墓無極(49)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64章 天墓無極(49)(1 / 2)

車駛過杭州灣跨海大橋時,窗外的東海正被暮色染成墨藍色,浪尖泛著細碎的銀光。手中的獸骨冊泛著淡淡的藍光,冊頁上的文明脈絡圖不再是直線指引,而是化作一片流動的星象圖,圖中最亮的一顆星標注著“望舟村”——據夏老所說,那是良渚先民沿海部落的後裔聚居地,也是“舟魂”最可能的藏匿處。

“望舟村的人靠海吃海,世代相傳‘祭舟’的習俗,”陳九爺翻著從二裡頭帶出來的古籍抄本,“上麵說他們的祠堂裡藏著一塊‘舟板’,是古舟的殘片,能跟著潮汐發光。咱們得先找到這個村落,才能摸到‘舟魂’的線索。”

青禾的青銅鑰匙此時貼在車窗上,鑰匙表麵的藍光與海麵的波光漸漸重合,甚至能隱約看到鑰匙上浮現出細小的波紋:“鑰匙在感應潮汐的能量,看來‘舟魂’的藏匿處和潮汐息息相關,不是固定在某個地點,而是隨潮汐移動。”

周明遠從背包裡取出一塊從龍泉窯帶出來的瓷片,瓷片在藍光的映照下,邊緣竟滲出一絲淡綠色的釉色:“這釉色裡含有的礦物質,和良渚玉琮的成分相似,說不定能用來定位‘舟魂’——良渚的古舟常用這種礦物質塗在舟板上,防腐蝕還能反光。”

三個小時後,我們的車停在了望舟村的村口。這是個依偎在潮汐帶邊緣的村落,房屋大多是用當地的牡蠣殼混合黏土砌成的,牆麵上爬滿了暗紅色的海藻。村口的老榕樹下,坐著一位穿著藏青色對襟衫的老人,手裡編著用紅樹林枝條做的漁網,腳邊放著一個刻著波浪紋的木盒。

“你們是來尋‘老舟’的吧?”老人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我叫林守海,是望舟村最後一任守舟人。村裡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隻剩我還守著祠堂裡的那塊舟板。昨天有夥穿黑衣服的人來村裡問過‘老舟’,說要出大價錢買,我沒敢應。”

跟著林伯走進村落深處,祠堂藏在一片茂密的紅樹林後麵,祠堂的門是用整塊的柚木做的,門板上刻著一艘完整的古舟圖案,舟上載著十幾個小人,手裡捧著玉琮和陶器——正是良渚先民的祭祀場景。推開門,祠堂正中央的供桌上,果然放著一塊半米長的舟板,板身泛著深褐色的光澤,表麵刻著細密的星象紋,紋路間還殘留著淡綠色的痕跡。

“這塊舟板是‘老舟’的主舵板,”林伯輕輕撫摸著舟板,“我們林家祖上流傳下來的說法,‘老舟’是良渚時候的‘聯絡舟’,先民們乘著它往返於沿海的各個部落,舟板上的星象紋是航線圖。每逢大潮汛,這塊舟板就會發光,指引‘老舟’的方向。”

王承彥立刻拿出竹筆,蘸取隨身攜帶的蘭亭墨,輕輕塗在星象紋上。墨汁剛接觸舟板,紋路就像是活過來一般,泛著淡淡的綠光,在祠堂的地麵上投射出一幅完整的星象圖——圖中除了常見的北鬥七星,還有幾顆不常見的亮星,組成一個“舟”字形。

“這星象圖標注的不是陸地坐標,而是海上的潮汐航線,”王承彥指著“舟”字形的頂點,“這個位置對應的是東海的‘暗沙礁’,隻有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潮汛,礁盤才會露出水麵,‘舟魂’應該就藏在礁盤下麵。”

就在這時,祠堂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林伯的孫子林阿海氣喘籲籲地跑進來,手裡攥著一張皺巴巴的支票:“爺爺!城裡來的老板說,隻要我們說出‘老舟’的位置,這五十萬就是我們的!有了錢,您就能去城裡治病,我也能開個小飯館了!”

林伯臉色一沉,一把奪過支票撕得粉碎:“阿海!你忘了祖宗的規矩?‘老舟’是用來守護村子的,不是用來換錢的!那些人是走私犯,把‘老舟’拿走了,咱們望舟村的根基就沒了!”

“什麼根基?守著這破木頭能當飯吃嗎?”林阿海紅著眼睛反駁,“您常年咳嗽,去醫院要花多少錢?我在城裡打零工,受人欺負的時候誰管過?他們隻是要一塊木頭,又不會毀了村子!”

陳九爺走過去,拍了拍林阿海的肩膀:“小夥子,我年輕時也窮過,以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有些東西比錢金貴——你看這舟板上的星象紋,是你祖宗用血汗畫出來的航線,他們乘著‘老舟’躲過台風,找到漁汛,才讓望舟村傳了幾千年。要是‘老舟’被走私犯拿走,做成工藝品賣到國外,以後你兒子問你,咱們村的‘祭舟’習俗是怎麼來的,你拿什麼告訴他?”

林阿海愣住了,低頭看著地上的星象投影,嘴唇動了動,卻沒說出話來。青禾從背包裡取出一瓶從二裡頭帶出來的草藥膏:“這是用夏代傳下來的方子做的,對咳嗽有好處。你爺爺的病,我們可以幫你聯係城裡的醫院,費用我們來想辦法。但‘老舟’不能丟,它是望舟村的根,也是華夏文明的根。”

林阿海接過藥膏,眼眶漸漸紅了,走到林伯麵前,小聲說:“爺爺,我錯了。那些人說今天晚上會來祠堂拿舟板,還說要是您不配合,就放火燒了紅樹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果然是‘幽靈’的人,”王警官立刻掏出對講機,“通知外圍的警員,加強紅樹林周邊的警戒,重點盯防攜帶易燃物的可疑人員。另外,聯係海事局,請求派巡邏艇在暗沙礁附近巡邏,防止他們從海上運走‘舟魂’。”

林伯歎了口氣,從供桌下取出一個鐵盒,裡麵裝著一把青銅匕首,匕首柄上刻著與舟板相同的波浪紋:“這是守舟人的‘引航匕’,能跟著‘老舟’的能量波動。今天是十五,晚上會有大潮汛,‘老舟’會隨著潮水靠近暗沙礁,咱們得在‘幽靈’的人之前找到它,用匕首激活‘舟魂’,這樣‘老舟’就會沉到更深的海溝裡,他們拿不走。”

夜幕降臨時,望舟村的潮汐帶開始漲潮,海水漫過紅樹林的根部,泛著淡淡的磷光——那是海裡的磷蝦被潮汐衝上岸,形成了天然的光帶。我們跟著林伯,踩著沒過腳踝的海水,朝著暗沙礁的方向走去。青禾的青銅鑰匙此時藍光愈發強烈,甚至能在海麵上畫出一道清晰的光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走到暗沙礁附近時,遠處的海麵上突然傳來馬達的轟鳴聲,幾艘快艇正朝著礁盤駛來,艇上的探照燈在海麵上掃來掃去。“是‘幽靈’的人!”王警官壓低聲音,“他們用的是改裝過的走私艇,速度很快,咱們得儘快找到‘老舟’。”

林伯舉起引航匕,匕首的尖端泛著綠光,指向礁盤中央的一處凹陷。周明遠立刻拿出隨身攜帶的水下探測儀,儀器屏幕上很快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陰影——那是一艘長約十米的獨木舟,舟身覆蓋著厚厚的海藻,卻依舊能看出完整的輪廓。

“就是它!”林伯激動地說,“快,用引航匕刺向舟身的‘魂眼’——就是舟首刻著玉琮圖案的地方!”

青禾立刻跳入水中,朝著古舟遊去。就在她的匕首快要碰到舟首時,一艘快艇突然朝著她的方向駛來,探照燈的強光直射在她身上,“幽靈”的聲音從擴音器裡傳來:“把匕首放下!不然我就開槍了!”

林阿海突然舉起手裡的紅樹林枝條,朝著快艇的方向扔過去:“彆傷害她!‘老舟’是我們村的,我不能讓你們拿走!”枝條上的磷蝦沾在快艇的螺旋槳上,瞬間讓馬達卡住,快艇失去了動力,在海麵上打轉。

趁著這個間隙,青禾的匕首終於刺中了古舟的“魂眼”。古舟突然發出一陣強烈的綠光,舟板上的星象紋全部亮起,在海麵上投射出一幅巨大的星圖。緊接著,古舟開始緩緩下沉,海水中泛起無數細小的氣泡,像是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不!我的破脈劑!”“幽靈”氣急敗壞地從快艇上跳下來,想要抓住古舟的邊緣,卻被突然上漲的潮水卷走。他的手下想要去救他,卻被趕來的海事巡邏艇包圍,一個個被製服。

我們扶著林伯回到村裡時,天已經蒙蒙亮了。祠堂裡的舟板依舊泛著淡淡的綠光,隻是星象紋變得更加清晰,甚至能看到星圖的末端指向台灣的卑南遺址——那裡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與良渚文明有著密切的文化聯係。

林阿海拿著青禾留下的藥膏,走到林伯身邊:“爺爺,我明天就陪您去城裡看病。以後我不出去打工了,留在村裡跟著您學‘祭舟’的習俗,還要把‘老舟’的故事講給村裡的小孩聽。”

林伯笑著點了點頭,從懷裡取出一個用貝殼做的護身符,掛在我的脖子上:“這是望舟村的‘護海符’,能保佑你們在海上平安。你們要去卑南遺址吧?那裡的先民和我們望舟村的祖上是一家人,你們一定要把‘老舟’的故事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咱們華夏的文脈,不管隔著多少海水,都是連在一起的。”

我們握著護海符,站在望舟村的海邊,看著朝陽從海平麵升起,將海水染成金色。手中的獸骨冊此時藍光漸強,星象圖上的“舟”字形與卑南遺址的標記連成一線,冊頁上浮現出一行新的文字:“海脈相連,文脈同源,卑南有‘玉璋’待尋。”

王承彥看著星象圖,若有所思:“玉璋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禮器,卑南遺址的玉璋說不定能連接大陸與台灣的文明脈絡。看來咱們的下一站,就是台灣卑南了。”

周明遠則拿著瓷片,在陽光下觀察著釉色的變化:“卑南遺址的陶器和良渚的陶器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得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兩者工藝傳承的證據。”

我們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望舟村時,林伯和林阿海帶著村裡的老人來送我們。他們手裡拿著用紅樹林枝條編的籃子,裡麵裝著新鮮的牡蠣和海帶:“帶著路上吃,到了卑南,記得給我們打電話,告訴我們你們找到‘玉璋’的好消息。”

車駛離望舟村時,我回頭望去,看到林阿海正站在村口的老榕樹下,朝著我們揮手。手中的護海符泛著淡淡的暖意,獸骨冊的藍光指引著我們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我知道,這次卑南之行,不僅是為了尋找“玉璋”,更是為了見證華夏文明跨越海峽的傳承——不管隔著多少山海,華夏兒女的根,永遠都連在一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渡輪穿越台灣海峽時,鹹濕的海風裹著細碎的浪花拍在甲板上,手中的貝殼護海符泛著淡淡的珠光,與獸骨冊上的藍光相互呼應。冊頁裡的星象圖已清晰標出卑南遺址的方位,圖中“玉璋”的標記旁,多了一行細小的排灣族圖騰符號——那是林伯說過的,卑南原住民與望舟村先祖血脈相連的證明。

陳九爺靠在甲板的欄杆上,手裡摩挲著從良渚帶來的玉琮殘片,殘片在陽光下折射出的綠光,恰好與遠處台灣島的輪廓重合:“卑南遺址是台灣史前文明的代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先祖都在這生活過。據說他們的‘頭目玉璋’,不僅是權力象征,還刻著與良渚相通的紋飾,這次咱們得好好看看,到底是怎麼個相通法。”

青禾的青銅鑰匙此時貼在船舷上,鑰匙表麵的紋路竟漸漸浮現出排灣族特有的“百步蛇”圖騰,她指尖劃過圖騰:“之前在三星堆和二裡頭,鑰匙隻會感應青銅和玉的能量,這次出現原住民圖騰,說明卑南的玉璋可能融合了多元文化,不隻是良渚一脈。”

周明遠正用放大鏡觀察一塊從望舟村帶來的紅樹林木材,木材的紋理間還殘留著海水的鹽分:“卑南遺址的陶器常用紅樹林灰做釉料,和望舟村的古老工藝很像。我帶這塊木材去,說不定能通過成分比對,找到兩岸工藝傳承的直接證據。”

渡輪靠岸時,高雄港的陽光正烈,一位穿著排灣族傳統服飾的女子已在碼頭等候。她頭戴綴滿貝珠的頭飾,身上的織布裙印著百步蛇與太陽的圖案,手裡捧著一個漆木盒:“我是卑南遺址的研究員林芭拉,排灣族,負責原住民文化研究。你們要找的‘頭目玉璋’,藏在遺址的‘祭祀岩窟’裡,但最近我們發現岩窟的封印有鬆動的痕跡,像是有人試圖破解。”

林芭拉告訴我們,卑南遺址的祭祀岩窟是排灣族的聖地,隻有曆代頭目和祭司才能進入。玉璋作為鎮窟之寶,不僅刻著史前星象,還記錄著排灣族與大陸先民的遷徙路線——傳說在幾千年前,有一批帶著玉琮的人從大陸渡海而來,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融合,才形成了獨特的卑南文化。

驅車前往卑南遺址的路上,沿途的稻田裡偶爾能看到用石頭堆砌的“祖靈柱”,柱上的紋飾與良渚玉琮的神人獸麵紋有著驚人的相似。林芭拉指著祖靈柱:“排灣族的老人說,這些紋飾是‘海上來的客人’教我們的,能保佑部落平安。現在看來,‘海上來的客人’,就是你們說的良渚先民。”

抵達遺址時,祭祀岩窟已被臨時警戒線圍住,岩窟入口的石壁上刻著一幅巨大的百步蛇圖騰,圖騰的眼睛處有兩個圓形凹槽,像是某種機關的鑰匙孔。林芭拉取出漆木盒,裡麵裝著兩枚用獸骨製成的印章,印章上的紋飾正好與凹槽匹配:“這是曆代祭司傳下來的‘啟窟印’,需要兩枚印章同時插入凹槽,再念誦排灣族的祭祀歌謠,岩窟的門才會打開。但上次開啟時,我發現圖騰的眼睛處多了一道劃痕,像是被人用工具強行撬動過。”

我們跟著林芭拉走到岩窟入口,青禾的青銅鑰匙突然發出一陣嗡鳴,鑰匙上的百步蛇圖騰與石壁上的圖騰漸漸重合,甚至能看到兩道圖騰的紋路相互交織,形成一個完整的“人”字形。“鑰匙在感應岩窟裡的能量,”青禾說,“玉璋的能量場和鑰匙同源,而且裡麵還藏著另一種能量——像是之前在三星堆青銅神樹裡感受到的‘信仰之力’。”

林芭拉深吸一口氣,將兩枚獸骨印章分彆插入凹槽,然後用排灣語念誦起祭祀歌謠。歌謠的旋律蒼涼而悠遠,像是在訴說著跨越海峽的遷徙故事。隨著歌謠聲漸強,石壁上的百步蛇圖騰突然泛起金光,圖騰的身體緩緩向兩側移動,露出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洞口,洞口內彌漫著淡淡的檀香氣息。

走進岩窟,通道兩側的石壁上刻滿了壁畫,記錄著排灣族的生活場景:男人們出海捕魚,女人們織布製陶,孩子們在稻田裡追逐,而壁畫的最後一幅,畫的是一群穿著大陸服飾的人,正將一枚玉璋遞給排灣族的頭目——這正是兩岸先民文化交融的直接證據。


最新小说: 拳之下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 滬上來了個小神獸,叉腰旺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