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郎們,功勞來了,大夥速速隨我沙摩柯前去!”
他激動得大喊。
“諾!”
二十來個同他相似模樣打扮的漢子大聲應允。
隨即,這夥小隊在頭領沙摩柯的帶領下,飛快撲向狼煙升起之地。
“哈哈哈~,蠻王沙摩柯去了,咱們這一帶的燒糧小隊好運也就到頭了~”
一大爺佝僂著身軀,坐在田埂上,滿眼高興。
“嗯呐,他們可是漢中王派出來的兵,是為咱們荊州百姓打仗的,咱們可得為漢中王立生祠。”
旁邊,一拄著拐杖的老嫗滿臉尊崇的望著北方。
“我那孫兒也能讀書寫字了,得虧了漢中王,不然,他哪有那福氣!”
大爺滿臉驕傲。
“那就恭喜你啦,以後,可以當官,脫離農門了。”
老嫗很是羨慕。
“也不知我兒,在漢中王座下立功沒,漢中王為我荊州百姓送農具、免束修、修官道,如今糧沒了,他還派人送來米粥,件件都是大功德,他是個好人!”
老嫗連連感慨。
“嗯嗯。”
大爺亦是連連點頭不止。
……
這隻是荊州地界隨意一個小村落的情形。
自賈詡建議曹操施行焚田毀糧之計後,荊州地界不時上演曹軍和東吳軍的小股兵力焚田燒糧的行為,兩三月實施下來,荊州地界的良田,竟被燒了大半。
加之曹操屯兵宛城,給劉備以莫大壓力。劉備也不得不在襄樊兩地駐紮大量軍力,以應對曹操。
如此一來,劉備駐紮在荊州、襄樊兩地的兵力,每日消耗的糧食,不計其數。
這要不缺糧,怎麼都說不過去。
自焚田燒糧之計實施,荊州大量良田被焚毀,曹操和孫權都以為,荊州即便不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景,也會十室九空、百姓流離失所。
可是,讓他們大失所望的,劉備不僅沒有拋棄這些貧民百姓,相反,還從軍中調出軍糧,每日熬粥以供各地被燒良田百姓。
百姓有了粥吃,才不至於餓死。
同時,號召荊州各地百姓成立民團,發現有竄入荊州地界的曹軍和東吳兵,以狼煙相告,各地駐軍看到狼煙後,則出兵救援。
如此一來,良田被毀數量急劇減少。
而劉備的這般作為,看在一般百姓眼中,那就是仁慈之主的體現。
一些荊州百姓私下裡不叫劉備“漢中王”,反而叫其“仁王”。
可以說,劉備不計報酬的付出,儘得荊州地界百姓之心,很多荊州適齡男子踴躍參軍,給予劉備莫大支持。
不僅如此,就連一向蝸居在山中的武陵郡五溪蠻,聽聞劉備的仁慈之舉後,在蠻王沙摩柯的帶領下,走出大山,主動歸順劉備,聽從劉備調遣,擔負起追繳曹吳兩軍燒糧小隊的任務。
五溪蠻本就是荊州地界本土之人,對於地形,自是比曹吳兩軍的燒糧小隊要熟,加上各地民團的配合,五溪蠻一出馬,鮮少有空手而歸的時候。
隻要五溪蠻一出擊,荊州百姓似乎便能看到希望。
而這,也間接提高了劉備在荊州地界的威望。
可以說,劉備雖然損失了不少良田,可卻獲得了荊州地界百姓無以倫比的支持。
荊州,雖已成為無糧之地,可卻成為了劉備極其重要的兵力來源之一。
當然,這裡麵也包來自武陵郡的五溪蠻。
喜歡三國:鳳雛已死,血凰當立請大家收藏:三國:鳳雛已死,血凰當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