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部繼續說道:“實際上,我們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僅僅是停留在表麵的地質層麵而已。
在這個廣袤的地球上,地心種族並不希望地表的人類過多地了解關於秦嶺的奧秘。”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所知道的是,秦嶺山脈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中國的中部地區。
它不僅是長江和黃河這兩大水係的天然分水嶺,還孕育了多達195條河流。
這些河流的源頭大多發源於秦嶺,其中的暗河係統在調節徑流方麵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大約70的水量。”
汪部的聲音漸漸低沉下來:“然而,我們卻對秦嶺的真實麵貌知之甚少。
那句古詩‘雲橫秦嶺家何在’,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吧?但實際上,秦嶺深處的地下,根據星雲部的內部推測,應該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熔岩係統。”
他的目光變得凝重起來:“這個熔岩係統,或許就是地下種族的天空中的能源係統,就如同我們地表世界的太陽一般重要。
它可能為地下世界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維持著地下種族的生存和發展。”
汪部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我們表麵上學到的知識是這樣的,秦嶺的生態意義確實非常重要,它的暗河係統不僅對維持地下水位的穩定起著關鍵作用,更為亞熱帶森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充足水源,從而支撐著多達3800多種植物的生長和繁衍。
而且,秦嶺還是許多特有動物的棲息地,比如林麝、金錢豹等珍稀物種都生活在這裡。”
他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然後繼續說道:“然而,這僅僅是表麵現象。
實際上,這些生物,包括秦嶺的多個無人區山脈,本質上都是地下世界的後花園。所有的生物都是被他們有意放置在這裡的。
這個後花園有兩個重要的作用,其一,它能夠迷惑那些前來此地考察的外星勢力,讓他們難以發現其中的奧秘;其二,它還可以巧妙地掩蓋秦嶺區域地下世界的入口,使得這些外星勢力根本找不到進入地下世界的通道。”
汪部神情凝重地說道:“經過我們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秦嶺的地質環境異常複雜且變化多端。
其地下暗河係統主要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影響和製約。
這些暗河的分布情況與地質構造、岩性以及水文條件等因素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頓了頓,繼續解釋道:“秦嶺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褶皺斷層山地,它的形成曆經了多次板塊碰撞等劇烈的地質活動。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山脈不斷被擠壓、抬升和變形,從而塑造出了如今這般獨特的地形地貌。”
汪部深吸一口氣,接著說:“不僅如此,整個地下世界的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複雜。
除了表麵的研究之外,其內部還隱藏著極其錯綜複雜的水文狀況。
這些地下水相互交織、流動,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係統,給我們的探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汪部說道:“在地理書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是這樣的:大約在4億年前,北秦嶺開始逐漸上升,最終成為了陸地,而與之相對的南秦嶺則依舊沉浸在海洋的懷抱之中,源源不斷地接受著來自各方的沉積物堆積。”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繼續說道:“然而,實際上真正正確的情況卻是,那個時候,整個廣袤無垠的海洋都不過是我們創世神的試驗場罷了。
當時的所有生物,無一不是在這片海洋之中接受著各種實驗的考驗。”
汪部的語氣變得越發嚴肅起來,他接著說:“在地理書上,我們還了解到,到了2.3億年前的海西運動時期,北秦嶺又進一步抬升,地勢變得更加高聳;
而在1.95億年前的印支運動期間,秦嶺地區主要經曆的則是剝蝕作用,使得地表的岩石逐漸被侵蝕掉。”
說到這裡,汪部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仿佛被一股沉重的力量壓製著。他的語速也變得緩慢起來,似乎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巨大的壓力。
“然而,”他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這一切所謂的地質運動,其實都不過是滄海桑田的表象而已。”
他的目光落在遠處,似乎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看到了那些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真正的真相是,”他的聲音越發低沉,“這些看似自然的變化,實際上都是外星勢力可以隨意操控的實驗所締造出來的結果。”
他的話語如同驚雷一般,在空氣中炸響,讓人不禁為之震驚。
“就像你在孵小雞之前鋪好稻草,準備好雞蛋一樣,”他解釋道,“這些外星勢力在進行他們的實驗時,也會提前做好各種準備,然後通過操縱自然力量來實現他們的目的。”
他的語氣充滿了無奈和惋惜,“非常遺憾,這些就是真實的真相,很刺心。”
汪部一臉嚴肅地說道:“在地理書上,我們所了解到的僅僅是表麵的知識而已。
據記載,大約8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期間,秦嶺形成了斷塊構造;而在喜馬拉雅運動期間,通過垂直升降運動,塑造了現今的地貌,形成了三級夷平麵,其海拔高度在1600至3500米之間。”
他頓了頓,接著說:“然而,這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這些所有的生物構造都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和目的。它們不僅僅是自然形成的結果,更是被精心設計和締造的。這些複雜的山體環境和抵抗堡壘,實際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求而存在的。”
汪部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繼續解釋道:“創始者文明的生物實驗室裡出來的生物種類繁多,它們需要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分布,以適應各自獨特的生存環境。
因此,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大自然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一股極其強大的神明力量在暗中操縱著一切。
這股力量對地球的生物環境進行了精心的改造,從而塑造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
正是由於這種巨大的神明力量的作用,板塊之間才會發生相互作用。
具體來說,華北板塊向著揚子板塊俯衝,這種強烈的地質運動導致地殼隆起,最終形成了秦嶺的主體部分。
在岩性和地貌方麵,石灰岩在秦嶺地區廣泛分布,尤其是在南秦嶺地區,這種岩石受到了古海洋沉積的深刻影響。當這些海相石灰岩層在抬升後,經過長時間的溶蝕作用,便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實際上,創世神明在締造秦嶺時,其匠心獨運之處遠不止於此。
除了精心塑造秦嶺的主體部分外,神明還巧妙地構建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水路係統。
這個水路係統宛如一張精密的網絡,遍布秦嶺的每一個角落,其存在具有雙重重要意義。
首先,這個水路係統為外部的生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
它猶如大自然的血脈,將生命之水輸送到各個地方,滋養著無數的動植物。
無論是山間的清泉、瀑布,還是河流、湖泊,都離不開這個水路係統的支持。這些水資源不僅是生物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更是維持整個生態係統平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