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很早以前,曾經一位鋼琴天才在比賽時遲到了,錯過了自己的表演,而他錯過的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的交通實在太不方便了,他費儘千辛萬苦趕到比賽現場,甚至連鞋子都跑丟一隻,可還是沒來得及。
裁判當然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判負,剝奪了他的比賽資格,可他沒有就此離去,帶著失望的心情在場館裡靜靜觀看著剩餘選手的表演。
或許是這些選手確實實力不是很強,也或許是這位天才的實力太過突出,總之他連續看了幾名選手後,眼裡閃過一抹強烈的不甘,因為他覺得現場的這些選手根本無法和他相提並論,如果他沒有遲到,那就是絕對的第一。
就在最後一位選手表演完畢後,這位天才毅然登上舞台,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彈奏起那首他精心準備的歌曲。
一開始工作人員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了一跳,剛想上前阻攔,可當他們聽到這名選手指尖傳出的悠揚旋律後,不由自主的停下自己的動作。
就這樣在眾人的注視下他完成了自己的表演,隨後在所有觀眾震驚的目光中離開了舞台。
事後,這名天才因為違規取消了成績,而冠軍的歸屬自然落在了另一位選手的身上,可這名奪冠選手卻公開表示自己的實力遠不如那位最後上場的天才。
就連當時在場的媒體和一眾觀眾也都認為這名天才才應該是此次比賽的冠軍,因為他的實力早已經和其他那些選手不在同一水平線了。
這名天才就是鋼琴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史蒂芬森,早期在歐國鋼琴界獨領風騷,占據歐洲鋼琴界頭把交椅多年,甚至極大的推動了歐國鋼琴事業的發展,而這個故事也被記載在他的個人人物傳記中廣為流傳。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鋼琴家,歐國便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鋼琴比賽中雖然選手的出場順序一般都是隨機的,但是如果有選手對自己的水平有著絕對的自信,可以申請最後一個壓軸表演,這就代表你認為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而其他選手的實力根本不能和你相提並論,隻能是你的陪襯。
這隻是代表一種態度,一種極度自傲的表現,對於崇尚個人主義的歐國來說,有這樣的規定也不算離奇。
因為歐國是鋼琴這種樂器的發祥地,所以其他國家對於歐國的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也表示接受,當然大家也都隻是認可這麼一種說法,真的這麼做的人其實很少很少。
最開始鋼琴興起那陣子,歐國人經常在比賽中這麼做,一方麵是彰顯自己國家遠超其他國家的實力,另一方麵也是對其他國家鋼琴文化的一種打壓。
歐國人民民族血液中本就有些自傲,申請最後上場又獲得第一的人也會被歐國人民當做是英雄一般的人物,可事情有好有壞,如果一旦失敗,那麼將會被所有歐國人民鄙夷,裝逼失敗後的下場也是挺慘烈的。
這也是為何之後這個不成文的規定隨著各個國家鋼琴實力的不斷增強再也沒有人會輕易嘗試的原因,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哪還有人有如此強烈的自信能拿到絕對的第一,成為碾壓眾人的存在,一個搞不好可就不是丟臉那麼簡單,甚至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場幾人都沒想到葉蕭竟然會主動提起這麼一茬,先不說這場比賽有多重要,在這麼重要的場合做出這樣的行為一旦失敗的話,那麼葉蕭將要承受的是整個國家人民,甚至是世界範圍內的口誅筆伐。
而且一旦這麼做,失敗可就不是什麼倒數第幾的事,而是隻要不是第一那麼對於葉蕭來說就是失敗,更何況如此自負的表現肯定會給評委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即便是你的實力真的鶴立雞群都不一定能拿下第一。
即便是不是很了解這麼個不成文規定的羅雲中在聽完趙昊的解釋後都覺得葉蕭這麼做有些武斷了,出於何種方麵考慮他都不認為葉蕭需要下這麼大的賭注。
這一個搞不好葉蕭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而且這種個人行為最後鋼琴協會也插不上什麼手,一旦失敗的話都不用夏國民眾說什麼,估計就網上的那些口水就能把葉蕭給淹沒了。
一旁的曹沫以及趙昊聞言也搖了搖頭,不過他們似乎根本就沒當回事,因為就算葉蕭準備這麼做可能鋼琴協會也不會同意,隻有李易剛看著葉蕭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許的凝重。
葉蕭見狀不免開口解釋道:“現在看來我也隻能先去音樂協會這邊比賽,等結束後馬不停蹄的趕往歐國,但是曹沫老師也說了,這麼做不一定能來得及,那也隻剩下這麼一個辦法了。”
“我是這麼想的,到時候看一下時間是否來得及,如果來得及的話就按部就班比賽就好了,如果來不及的話,再考慮要不要直接申請將我的表演調到最後,據我所知這個申請隻要在開賽前任何時間申請都是有效的吧?”
曹沫聞言點了點頭,正如葉蕭所說隻要在比賽正式開始前申請就來得及,到時候可以看葉蕭這邊的情況再做決定,而且也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畢竟他們在之前也核算過時間,其實隻要順利的話時間上也勉強來得及,畢竟來個協會也有些可以動用的資源,包括私人飛機之類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