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一陣“微風”吹拂過的前奏過後,那有些“彆扭”的電子女聲緩緩響起: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歌詞十分簡單歡快,但是在場幾人卻沒有絲毫的輕視,因為他們都清楚這次演出的主題,對於這些即將畢業的學生而言,似乎歌詞中的這一幕是他們每個人曾經經曆過的畫麵和即將要經曆的畫麵。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齊齊望向葉蕭,他們都驚訝於這歌詞似乎太過契合這次的演出主題了,單單是這開頭一句就讓他們內心無比震驚,因為他們可不會忘了要不是那個韓冰太過咄咄逼人,事情不可能走到這一步,而葉蕭也自然不需要那出這首歌曲,這可是“突發”狀況。
可現在怎麼看著好像是葉蕭提前計劃好的一般?
而這樣的感覺隨著歌曲繼續播放在眾人心中變得愈發的明顯: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
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
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這首歌曲的主歌部分沒有那麼突出,但是卻完美的捕捉到了青春期尾聲的典型場景:離開熟悉環境前的不舍與對外界的好奇交織,同時也會讓無數人與之產生共鳴,似乎每個人都會像這首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樣,都會在短短的幾句歌詞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從前初識這世間,
萬般流連,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
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歌曲播放到這裡在場所有人都沉浸在這首歌曲中,也愈發期待這首歌曲的副歌部分會有多好聽,隻是當副歌響起的那一刻,練習室裡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剛剛本就目瞪口呆的表情變得愈發的誇張,似乎都有些震驚於自己聽到的一切
“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
也沉溺於其中夢話,
不得真假,不做掙紮,不懼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