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的住宅如果按照簡單的細分的話,可以為分公屋和私人屋苑。
公共屋苑就是房委會建的,購買入住或月租居住,都要經過全家的入息審查,主要是協助收入不高的人,租住或購買,這些就統稱公共屋苑。
其實公共屋苑還可以細分為購入的叫居屋,租住的叫公屋。
而私人屋苑很簡單,意思也很清晰,就是私人或財團出錢興建的,隻要他們願意賣,你又有錢買,誰都可以進行交易,相關部門不會作入息審查。
深水埗是出了名的貧民窟。
因此,除了鬨市之中,就屬又一村、筆架山及荔枝角住了一些比較富裕。
而除了這些地方的居民外,基本上深水埗大部分居民都是貧苦大眾,老弱婦孺占該區的人口十分多。
這些人,也基本上都住在公屋裡。
所以,私人屋苑在本土也就成了身份的象征。
隻要你能住得起私人屋苑,就證明你絕不是窮人。
而如果你住的私人屋苑出名一點,那很多人就會認為你是富人。
例如,你住在淺水灣,住在太平山頂,那絕大部分人聽到後,絕對會驚歎一聲。
深水埗自然也有私人屋苑。
其實私人屋苑有個很好理解的意思,就是常說的宅基地或者是商品房。
深水埗最出名的私人屋苑莫過於是美孚新郵、又一村、畢架山花園、升悅居、泓景台、曼克頓山等幾個出名的地方。
今天阮梅帶洛羽塵和方婷她們去看的,就是又一村的私人彆墅。
又一村位於深水埗東麵,為傳統低密度住宅區。
又一村的命名,是因為幾十年前有見於屋荒的情形,所以特意興建的。
這其中前期的都是兩層高洋房,也可以稱之為麵積不大的小彆墅。
而後期,在不斷的擴建當中,層數已經不止兩層了,加建到三層半、四層半的都有。
有些精明的房地產商人,早就在深水埗又一村這裡圈地,再建了一些三層半高的彆墅。
同時,也有一些本地的土豪建造了一些三層半,乃至於四層半的彆墅用來售賣或者出租。
當然,租的人肯定是非常少的。
而買的人呢,也不算多。
因為深水埗畢竟是個窮區,有這個閒錢的人,一般也不會在這裡投資。
哪怕這裡的是所謂的私人彆墅,但一般人也不會跑到這裡來投資。
他們寧願在尖沙咀、銅鑼灣、灣仔、上環、中環這些地方以更高的價格買個公寓都不寧願跑到深水埗這裡來買彆墅。
所以現在又一村的情況也比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