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這段時間裡,梅長蘇悄然地向妙音坊的十三先生下達了一道重要指令。
這道指令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讓宮羽巧妙地挑起戶部尚書何敬中之子何文新與文遠伯之子邱澤之間的激烈爭鬥。
梅長蘇深知,要想徹底擊垮譽王和太子的勢力,就必須從各個方麵入手。此前,他已經成功地摧毀了譽王在軍部的支持,以及太子的錢袋子。
這一係列的行動使得譽王和太子的實力受到了嚴重削弱。
然而,梅長蘇的計劃遠不止於此。他的目光緊盯著吏部和刑部。
梅長蘇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吏部。
但是,年終祭禮這件事情卻讓局勢變得複雜起來。
梁王竟然打算讓太子的生母越氏複位,這無疑給譽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得知這個消息後,譽王心急如焚,他匆忙趕到蘇宅,希望能從梅長蘇那裡得到一些建議和對策。
當他走進蘇宅時,看到梅長蘇正悠然自得地斟茶,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但他還是強壓下情緒,將自己的擔憂和困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梅長蘇。
譽王焦急地問道:“先生,對於此事,您可有什麼良策嗎?”
梅長蘇微微一笑,緩緩說道:“太子的祭禮中,有一項規定是要撫摸父母的衣裙並使其觸地。然而,即使越氏得以複位,她也隻是妃妾而已,皇後娘娘才是正宮嫡母。如此一來,太子的行為顯然是僭越了禮製。”
譽王聽後,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梅長蘇的意思。
梅長蘇接著說:“所以,殿下不妨在這其中做些文章。比如,可以借機參劾一下那位失職的禮部尚書,讓他為這次的禮製混亂負責。”
譽王頓時恍然大悟,他興奮地說道:“先生的這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啊!本王真是茅塞頓開。”
得到梅長蘇的指點後,譽王一掃之前的頹勢,信心滿滿地高昂著腦袋離開了蘇宅。
看著譽王離去的背影,霓凰不禁問道:“要不要和你的景炎通個氣呢?畢竟他也是這件事情的相關人。”
梅長蘇搖了搖頭,淡淡地說:“不必了,他向來不喜歡聽這些權謀之事。”
譽王陣營的朝臣在摻入禮部尚書之後,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太子陣營的朝臣們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他們紛紛加入到爭論之中,使得原本就激烈的局麵變得更加僵持不下。
麵對這樣的僵局,梁帝也感到十分無奈。他深知這場爭論如果不及時解決,恐怕會引發更大的紛爭和混亂。於是,他果斷地下旨,決定讓宿儒大家們來朝堂開展一次論禮,以正視聽。
太子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扭轉局勢的好機會。他不惜花費重金,聘請了許多知名的大儒前來助陣,希望能夠在這場論禮中一舉獲勝。
然而,梅長蘇卻另有打算。他想起了自己昔日的恩師黎崇好友周玄清,知道這位老先生在學界德高望重,若能請他出山,必定能為譽王陣營增添不少勝算。
於是,梅長蘇拿出了黎崇所贈的玉嬋,並附上自己親寫的一封信,交給了霓凰。
霓凰深知這玉嬋的重要性,她毫不猶豫地帶著梅長蘇的囑托,踏上了尋找周玄清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