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學院今年這空調一裝好了,估計很多學生你趕他們回去,他們都不回去了。
學校有網吧,有食堂!
宿舍有空調,有衛生間!
有圖書館,有自習室,有運動場所。
晚上還有夜市。
最重要的是,有很多能聊到一塊兒的朋友,同學,舍友。
回到老家啥都沒有。
習慣了在學校的這種現代化的生活。
你讓孩子們再回老家。真的是有些不太習慣。
你彆說這零四年了。
就是二四年,很多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過年,沒法點外賣,沒法喝奶茶還會不適應呢!
生活習慣,一旦形成了,很難改變。
倒也不是說這些孩子貪圖安逸什麼的。
本身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人的天性啊。
這一代年輕人不會像上一代人一樣沒苦硬吃,自我感動。
我為什麼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去過苦日子呢?
我為什麼放這兒有空調不用大熱天的非要去搖芭蕉扇呢?
就為了省那一點電費嗎?
完全不值得呀!
把自己熱出個好歹來省下的那點電費。還不夠交住院費的呢。
空調買了就是要用的。
冰箱買了就是要放東西的。
過期變質的東西,就應該扔掉彆吃了。
吃壞肚子,吃進醫院就不劃算啊。
兩種思想觀念的劇烈碰撞,讓很多山河學院的學生回到農村老家後,就挺不舒服的!
還會被家裡長輩冷嘲熱諷。
出去上個學,變城裡人了啊?真講究啊。
與其這樣那,就不如留校了。
還能找找兼職!
既省了路費還賺了錢。
總比回家被父母各種挑刺兒要強的多。
又或者說就是回家待個十天半個月的,然後麻溜的滾回學校來!
這樣既解了父母的相思之苦,又不至於家裡搞得雞飛狗跳。
很多家庭都是這樣。
孩子放寒暑假回家的第一周,父慈子孝一片和諧!
想方設法的給孩子搞點好吃的,慰勞慰勞孩子。
但是一周之後看到孩子睡懶覺,看到孩子不乾活兒,不幫著做家務,那心裡就開始不滿了。
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遠香近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聰明的大學生都是在父母翻臉之前趕緊離家滾蛋。
等待寒假再聚。
同時,由盧素瑛從中牽線搭橋的翰國幾所名校的龍國交流團也抵達了燕京。
原本盧素瑛想的是就安排這些名校學生跟山河學院之間交流學習一下!
屬於是大學之間互相的交流活動。
結果沒想到。
盧太愚發揮了影響力。
在盧太愚出馬之後,翰國教育部那邊提升了交流活動的層次。
直接跟龍國教育部這邊進行了溝通。
在龍國教育部的配合下,將原本民間的友好交流上升到了國家交流程度。
這一下子層次立刻就不一樣了。
三所翰國名校的60多名大學生先去了燕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