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江浙滬的孩子不太願意去外省上大學。
確實是這樣。
經濟條件擺在那裡。
大部分地區的基礎建設是比不上江浙滬的。
逼乎上不是有很多的帖子嗎?
說的就是江浙滬的孩子去外省上學旅遊後的種種不適應。
這當中,不排除是有些人矯情。
但確實,江浙滬孩子,從小的物質條件是真不錯的。
當然了,山河學院不存在這種情況。
山河學院的硬件設施。
管你蘇南還是中海。
你就是住湯臣一品的,來了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來。
最終山河學院作訓部開始對10多萬的新生進行分批次的管理。
反正按照計劃,會有一大批的學生到時候直接跑步接受檢閱。
如果是身體確實跟不上軍訓強度的,也不做強求。
那你們到時候就劃歸到跑步檢閱的序列。
小跑步繞場一周就行了。
這個要求不高。
這一改革獲得了不少新生,尤其是女學生的青睞。
於是乎軍訓不再全部按照班級為單位了。
如果你們實在想輕鬆的話,沒關係。
那就練練軍姿,同時在練練跑步。
到時候能在小跑步的時候保證隊形不亂就算成功。
其他學生,繼續保持一定強度的訓練!
以方隊形式接受檢閱。
通過軍訓這件事兒,也算是給李墨白上了一課。
事實證明,想讓自己所有的學生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展是不現實的。
雖然說自己的本意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希望能好好的鍛煉一下這些學生。
但現實是,不少年輕氣盛的學生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尤其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學生。
人家搞不好連自己父母的話都不怎麼聽。
你一個校長算老幾?
還是沒有行政級彆的民辦大學的校長。
一聲令下讓無數人對你馬首是瞻。
把你的話奉為聖旨,看到你又哭又跳,還鼓掌。
那是北邊三將軍才有的能力。
因為在那邊。
你不這麼乾的話,是真的要吃紫蛋的!
李墨白還沒有那個道行。
山河四省的學生可能對他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但是其他省份的學生其實也就那樣。
也許等到學生們畢業之後,走向社會之後,才會後知後覺的發現,當初沒聽李校長的話。實在是一大錯誤!
但現在,不行!
現在,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不氣盛,那能叫年輕人嗎?
看清形勢的李墨白也想開了。
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
反正自己作為過來人,該說的都說了。
學生們如果願意聽,那少走彎路。
如果不願意聽,走向社會後,會有人用更加粗暴的方式教他們。
作為校長,儘人事,安天命就是了!
對於李墨白的這番轉變,張伯令其實是最欣慰的。
他知道這才是李墨白向一個教育大師靠攏的重要轉折點。
以前的李校長太理想主義化了。
有點過於浪漫。
把自己想的太無所不能,把學生也想的太好。
心裡盤算的是。
自己對學生們傾囊相授。
學生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