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第二代的獨生子女!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隻要沒有人是那種耗儘家財的大病。
你這輩子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
如果你再找一個獨生子女的話,好了。
你們小兩口的孩子,是完全有躺平的資格的。
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
80後,90後這一波,隻要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的。
條件都不會太差。
教育,是九年製義務教育。
醫療,農保加醫保兜底。
基本上就穩了。
但是沒辦法呀,很多地區依然在拚兒子。
甚至於生了一個還不夠,還要再生。
對於這一現象,李墨白是無能為力的。
畢竟,他又不是管這些事兒的!
彆的他不敢說,他相信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心裡肯定會對父母有意見。
有錢人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也就算了。
交得起罰款。
托舉的起孩子。
普通人家,沒有這個物質條件,彆折騰了!
很多人覺得,多生幾個孩子,萬一其中一個有大出息呢?
萬一出了個劉強東似的人物呢?
那不就賺到了嗎?
殊不知,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東哥父母跑船的啊。
東哥其實也就一個親生妹妹啊。
某種意義上,人家東哥是獨生子啊。
你鬨呢?
況且,東哥上的是人大!
咱都不扯遠了。
也不說那些虛無縹緲的。
彆說人大,彆說清北了。
普通人家孩子,上個一本,那真的是,光宗耀祖!
上個二本,也算是有個交代,儘力嘞。
再往上,什麼985,211,真的太難太難了。
這樣人口會劇烈下降!
給這個孩子最好的資源。
他能有最大的發展。
就算不能超過父母,至少,能站穩這個階層。
零零總總的財產加起來,吃喝不愁。
這才是大多數新時代年輕人想要的人生。
羅子欣並不能理解這些深層次的問題。
其實蘇江,還有折江,乃至中海,相對富裕的點就在這裡。
大家剛起家都很窮的。
蘇江,除了蘇南五市之外,剩下八個蘇北城市通揚泰也可以算是蘇中三市),鄉鎮農村,很多60後,70後分家的時候,父母就給三雙碗筷,一些破爛!
你自己忙去吧。
那時候的農村真的苦啊。
父母孩子多,家家戶戶都是六七個孩子。
老一輩大部分都是比較偏心的。
要麼喜歡老大,要麼喜歡老小。
中間的幾個,最不受寵。
在這樣的基礎上,兩口子白手起家,托舉子女成家立業。
然後兩個第一代獨生子女結婚,再生一個獨生子女。
物質條件就極大改善了。
農村有樓房,城裡兩三套房都很正常。
一套自住,剩下出租。
跟中原省份的差距就拉開了。
不存在所謂的江浙人更勤勞更聰明的說法。
大家其實都一樣。
也不存在所謂江浙人更能吃苦的說法。
大家也差不多。
賺的錢差不多,但是孩子少,支出少。
賺的比花的多,自然就有了資產盈餘。
就能買房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