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幾乎住在了工坊,親自監督每一道工序。當第一把夾鋼橫刀出爐時,他親自操刀試斬。寒光閃過,碗口粗的木樁應聲而斷,刀口絲毫未損。
"再試!"葉明又連續劈砍二十餘次,刀身微微發熱,但既無卷刃也無變形。圍觀的工匠們發出歡呼,孫老錘老淚縱橫:"老朽打鐵四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寶刀!"
新型鎧甲的製作更為複雜。胸甲部分需要精確的弧形,葉明設計的衝壓模具派上了大用場。
當第一套成品組裝完成時,所有人都被它的輕便和堅固震驚了——總重不到二十斤,卻能讓穿戴者靈活奔跑,普通刀劍難傷分毫。
"來,試試這個。"葉明讓人取來突厥樣式的狼牙棒,命一名壯漢全力擊打鎧甲。沉悶的撞擊聲後,鎧甲凹陷了一小塊,但內裡的稻草人軀乾基本完好。
"實戰中可能會斷一兩根肋骨,但不致命。"葉明檢查著損傷處,"下次再加一層緩衝內襯就更好了。"
最令人稱奇的是葉明設計的"模塊化"理念。鎧甲各部件可以快速更換,戰場上哪塊損壞就換哪塊,不必整件丟棄。武器也同樣,刀柄、護手等部件標準化生產,可以隨意組合。
一個月後,首批三百套新式裝備秘密運往邊關。葉明特意寫了一本詳細的使用保養手冊,連同幾種備用部件一起送去。他相信以大哥葉秋的眼光,一定能充分發揮這些裝備的優勢。
果然,半月後就收到了葉秋的回信。信中字跡潦草,顯然寫得很急:
"小弟神技!新甲輕便如衣,刀劍難傷;新刀連斬敵刃而不損,將士們愛不釋手。突厥近日來犯,我軍著新甲持新刃,斬首千餘而自損不足百,大捷!陛下聞訊已下旨嘉獎。另,速送五百套來,銀子隨後就到!"
隨信還附贈一把鑲嵌寶石的突厥王族短刀,是葉秋親手繳獲的戰利品。葉明撫摸著刀鞘上的精美紋飾,心中湧起一股成就感。這些現代理念的武器裝備,真的在古代戰場發揮了作用!
但他沒有時間慶祝。孫老錘匆匆趕來報告:"東家,新到的鐵礦含硫量太高,煉出的鋼容易脆裂..."
葉明立刻起身:"帶我去看。"
軍工革命的道路還很長,而他,才剛剛開始。
第二天的三更梆子剛過,葉明書房的門被輕輕叩響。不同於周瑾慣用的三長兩短,這次是兩輕三重一輕的奇特節奏。
葉明立刻放下手中賬冊——這是他與皇宮的約定信號。
"進來。"
門無聲滑開,一個披著黑色鬥篷的身影閃入,燭光下露出王瑞那張白淨無須的臉。這位皇帝貼身太監罕見地穿著便裝,連慣常的拂塵都沒帶。
"王公公深夜造訪,有失遠迎。"葉明起身拱手,同時瞥了眼窗外——趙鐵柱的身影在暗處微微點頭,示意周圍安全。
王瑞沒急著說話,先從懷中取出一枚龍紋玉玨放在案上。瑩白的玉麵上,五爪金龍栩栩如生,背麵刻著"如朕親臨"四個小字。
葉明瞳孔微縮。這是皇帝隨身信物,見玉如見君。
"葉公子,陛下有口諭。"王瑞聲音壓得極低,卻字字清晰,""朕知卿忠心,今世家私兵日盛,尤以崔、王為甚。卿當速備利器,以為朝廷後盾。此事隻可心傳,不可落於文字。""
短短數語,卻讓葉明後背沁出一層細汗。皇帝這番話,分明是在為可能的武裝衝突做準備!
"臣..."葉明剛要應答,王瑞又遞來一個小錦囊。
"陛下讓咱家把這個交給您。"
錦囊中是一張薄如蟬翼的絹紙,上麵用朱砂畫著簡略地圖,標注了幾處地點,旁邊小字寫著"崔家三千,王家二千五,鄭家八百..."赫然是各大世家私兵的分布與數量!
葉明心頭劇震。舅舅竟對世家勢力掌握得如此詳儘,卻一直隱忍不發...
現在看來,這是在暗示要等葉秋的邊軍準備就緒!他的舅舅分明是在下一盤大棋,而葉家軍是其中關鍵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