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左手捧著一盞清茶,右手執筆,時不時在賬冊上勾畫幾筆。鬆煙蜷在他膝頭打盹,尾巴尖有一下沒一下地掃過他的手腕。
"少爺,江南商會的信到了。"
李天寶捧著個漆木匣子匆匆走來。匣子打開,裡麵整整齊齊碼著十幾封信箋,最上麵那封火漆上印著個精致的"鹽"字。葉明拆開一看,是揚州鹽商總會送來的季度分紅明細。
"比上季度多了三成?"葉明挑眉。
"可不是!"李天寶眉飛色舞,"自從三爺改了鹽引發放的規矩,那些小鹽商再不用看大族的臉色,買賣做得可紅火了。"
葉明輕笑。當初改革鹽政時,他可沒想到會有今日這般成效。賬冊上那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百姓終於能吃上平價鹽的歡喜。
"告訴賬房,這筆錢三成存入公中,三成撥給北境軍需,剩下的..."他頓了頓,"在各地設平價藥鋪吧,專治小兒病症。"
鬆煙突然從他膝頭跳下,躥上了石桌。狸花貓好奇地扒拉著一封紅色信箋,那是嶺南商會送來的。
葉明展開一看,竟是份荔枝乾的樣品——今年嶺南風調雨順,荔枝大豐收,商隊已經在路上了。
"去取壇桂花釀來。"葉明吩咐道,"配上這荔枝乾,正好給娘嘗個新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日頭漸高,葉明移步到書房繼續處理商事。案頭堆著各地送來的文書:鬆江府的棉布報價、蜀地的錦緞樣冊、西域商隊的貨品清單...最底下壓著封沒有署名的信,拆開卻是張海圖,標注著幾條新開辟的南洋航線。
"少爺,這..."李天寶瞪大了眼睛。
"南洋的珍珠和香料。"葉明指尖在海圖上輕輕劃過,"比陸上絲綢之路利潤高出三倍不止。"
他提筆寫了封回信,蓋上了自己的私印。自從改革科舉、整頓鹽政後,越來越多的商賈主動找上門來合作。
這些商事看似瑣碎,實則關係著民生根本——棉布關乎百姓冷暖,鹽鐵維係國家命脈,就連那南洋的香料航線,也能為朝廷帶來豐厚的稅收。
午後小憩醒來,葉明發現案頭多了個錦盒。打開一看,是把精致的算盤。烏木為框,白玉為珠,撥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響。盒底壓著張字條:"江南商會全體同仁敬贈"。
"他們倒會投其所好。"葉明失笑。他前世用慣了計算器,如今反倒喜歡上了這古老的計數工具。白玉算珠在指尖滑動,發出悅耳的聲響,一筆筆賬目很快理得清清楚楚。
暮色降臨時,葉明正在後院涼亭核對最後一批賬目。忽然一陣熟悉的琴聲隨風飄來,是《漁舟唱晚》的調子。
抬頭望去,隔牆王府的閣樓上,鵝黃色的身影正在撫琴。王瑩似乎察覺到他的目光,指尖一轉,曲子變成了歡快的《采菱曲》。
李天寶端著燈籠過來:"少爺,該用晚膳了。夫人讓人燉了您最愛吃的鱸魚蓴菜羹..."
"不急。"葉明合上賬本,望向琴聲來處,"再聽會兒。"
暮色中的琴音格外清越,仿佛能洗去一天的疲憊。商事雖繁瑣,但想到這些銀錢流動背後,是百姓能穿暖衣、吃平價鹽、孩童能讀書識字,葉明就覺得這份辛苦值得。
琴聲漸歇,天邊升起第一顆星子。葉明伸了個懶腰,忽然發現鬆煙不知何時又溜了回來,正蹲在賬本上舔爪子。
"走吧。"他抱起狸花貓,"吃飯去。"
燈籠的光暈在青石路上搖曳,將這一日的忙碌與悠閒都籠在溫暖的橘色裡。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