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波武器或許遙遠,但製造巨大聲響的裝置——無論是用於戰場通訊、發起進攻信號,還是作為疑兵之計擾亂敵軍——都具有實用價值。
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以手巧和悟性著稱的李鐵匠,並讓葉瑾作為“特彆顧問”小丫頭興奮得幾天沒睡好覺)。
新的工棚被開辟出來,裡麵不時傳出“鐺!”“哐!”“嗡…”等各種奇奇怪怪的金屬敲擊聲和嗡鳴聲。
葉明的核心要求很明確:聲音要足夠洪亮、穿透力強、可重複觸發、且最好能控製發聲時機。
最初的嘗試簡單粗暴:用巨大的錘子敲擊懸掛起來的厚銅鑼。聲音確實洪亮,但難以控製,且需要壯漢全力揮錘,實用性為零。
李鐵匠帶著幾個徒弟,借鑒了驚雷弩的齒輪杠杆結構,設計了一個用搖柄上弦、卡榫釋放、利用重錘扭力猛然敲擊側方立鑼的裝置。
聲音統一了許多,但依舊笨重,且每次發聲間隔較長。
“聲音不夠尖,傳不遠。”
葉瑾捂著耳朵評價道,“而且好難聽,像破鑼。”
葉明拿起被敲擊的銅鑼,發現中心已經有些微微凹陷變形。
“材質不行,容易疲勞,聲音也會變。而且鑼的形狀…不利於聲音定向傳播。”
他想起現代的高音喇叭和音叉。“試試這個。”
他畫了一個簡單的草圖,“不要鑼,用這個形狀,‘t’字形,用最好的響銅,整體鑄造,保證內部晶粒均勻。底部固定在這個共鳴箱上。
擊錘不要敲擊正麵,改為橫向快速敲擊這支‘音臂’的末端。試試看。”
幾天後,一個怪模怪樣的裝置誕生了:一個木製共鳴箱,上麵固定著一支一尺多長、兒臂粗細的t型響銅器。
另一個獨立的機括單元,通過搖柄上緊彈簧,扳動釋放機關後,一個小而硬的鋼製擊錘在彈簧驅動下,高速橫向敲擊在t型響銅器伸出的那根音臂末端。
“嗡——!!!!”一聲前所未有、極其尖銳、穿透力極強的巨響猛然爆發!仿佛能刺破耳膜,直鑽腦海!
工棚內外的人全都猝不及防地被震得頭皮發麻,下意識地捂住耳朵,連連後退。
那聲音持續震蕩了數秒才漸漸消散,餘韻還在空氣中嗡嗡作響,仿佛無形的衝擊波。
“成了!”李鐵匠被震得耳鳴,卻興奮地大叫起來。
葉明也感到耳膜生疼,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聲音的強度和特性,已經遠超他的預期。
這不再是破鑼,而是一件真正的聲學武器原型。
“記下來,”他對身旁的書記官說,“此物,暫命名為‘破陣鐘’!重點研究如何縮小體積、減輕重量、加快上弦擊發速度、以及…如何讓聲音更集中,傳播得更遠。”
他已經想到了定向喇叭的雛形,但那需要更深入的聲學知識,暫時無法實現。
破陣鐘的意外突破,讓葉明意識到基礎材料和研究的重要性。
他下令成立“格物組”,專門負責研究各種材料的特性聲、光、電、熱、力),記錄數據,建立檔案,為未來的更多“奇思妙想”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