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她又為何會如此多管閒事?
這裡,到底是大雍,這些更是大雍的百姓,他們的苦難,又與一個異界之人何乾?
再說慕容昀這邊,相較於聞人燁要麵對的暗殺圍堵,和顧明哲麵對的百般阻撓。
因為二皇子三個字,故而進行得還算是順利。
慕容昀禮重接待了三位先生,並將自己的苦惱儘數告知,隨即三位先生爭相。
比如先從民間百姓入手,由三位先生分彆帶領一批貧寒學子,向不同聚集地的百姓進行宣揚朝廷政策。
當然,這三位先生中以淳於基為主來把握大方向。
另外兩位如郭子信和顏如烈則分彆動員這裡的學子,進行推廣和教化。
以提前實踐學習的名義,讓這些學子們深入民間,替朝廷宣揚改革政策。
當然,關於實習這個事,也是鐘寧順口提了一嘴。
三位先生便是再有不滿,也不敢公然反駁當朝公主的意見,於是乎,這個事就這麼拍板定了。
那些學子們原本就聽聞了三位太傅大駕光臨,正愁沒有機會受教,如今得了這差事,那當真是喜不自勝。
於是乎,三位太傅振臂一呼,整個西寧城的學子們全都激動不已。
在得知這西寧城如今是二皇子殿下親自執政,如今正是需要人才之時,所有學子隻覺天上掉了一個巨大的餡餅,竟直接砸在他們頭上。
那是誰?
那可是當朝二皇子!
東宮如今病重,幾乎和廢人差不了多少,東宮所有屬官,如今早已被分派到其他地方,可見陛下早已放棄了東宮,轉而培養二皇子。
所以,二皇子這三個字,如今就相當於未來新帝。
以往的王朝更迭之中,皇帝至少會有三五個兒子一起爭權奪利,大家為了壓重籌碼,都要挑選不同的投資對象。
可現在不一樣,當今陛下就這麼一個金疙瘩。
無論是朝臣還是民間,壓根不需要有其他選擇,隻要緊隨二皇子腳步,得到二皇子信任,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西寧城中當下有兩家書院。
一家是師資力量雄厚、貴族子弟較多的金台書院。
另一家則是貧寒學子居多的崇文學舍。
郭子信去了金台書院,顏如烈去了崇文學舍。
金台書院建立在城東靠近浮屠山支脈山腳的地方,整個書院真可謂是朱漆綠瓦,十分壯觀。
郭子信在書院中更是受到了學子們的熱烈歡迎,書院中的老師對於郭大儒更是無限吹捧。
郭子信在這華麗麗的吹捧之中漸漸迷失了自我,不自覺地便開始了無意識教學,滿口的知乎者也,聖人之言的解析更是信手拈來。
這也使得金台書院的學子們上了一堂大儒專屬課。
直到太陽西沉,他這才收住口,滿意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