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全看了看人皇的臉色,然後開口道:“上——戲冊!”
宮人們送上新抄錄的戲本,攤開時還帶著墨香。
“兩人一出,點心儀的吧!”人皇隨意翻了翻,隨口道:“我就點一出這個叫和安班的《玉蜻蜓》吧!”
薑羽自然的接過了戲本,她從頭翻到尾,目光在最後兩出戲上停頓了一下,然後翻回去又看了一遍,才開口道:“四喜班的《真君歎》。”
薑贏接過戲本遞給元永潔,“你有想聽的嗎?”
元永潔搖頭不接,於是薑贏隻好自己翻看,最終舉手道:“那我們點四喜班的《重圓記》。”
薑介隻看了第一頁,就忍不住笑著開口道:“這出春台班的新戲我還沒聽過,便點這首《鳳歸巢》吧!”
薑甲把戲本遞給尉天齊,尉天齊沒有翻,隻是淡淡的開口道:“三慶班,《鍘國舅》。”
薑麟也把戲本遞給了吳慢慢,吳慢慢伸出手指輕摸一處墨跡,淡淡的墨痕隨著她的手指飛起,她把手指點在了薑麟的手掌心,薑麟低頭看了看,然後顫巍巍的開口道:“我。。我們點,《書生》。”
李三全安靜的記下,麵色絲毫不露,但其實心裡已經開始歎氣了,果然不出所料,從點戲開始在座的一家子就紛紛不安分的表態了。
這幾出戲曲大多都是四大樓的名戲,有的甚至聽名字就能猜出個大概來。
比如人皇點的那首《玉蜻蜓》,其實不是整戲,和安班此段戲真正的全名叫《玉蜻蜓分家產》。
所表達的寓意不言自明。
而薑羽更是直接,那個戲本上足足有四個《真君歎》,四大戲樓各有各的演法,講的故事就是唐真血鬥桃花崖那一段,不過四喜班的更側重將真君的儘力和悲劇的無法逃避,加了大量的隱喻和內心描寫,唐真被塑造成了個典型的悲劇英雄。
這位長公主,是當著一眾人的麵展示自己師兄的優秀和辛苦。
至於太子的《重圓記》倒是出乎意料,此戲沒什麼可說的,是非常傳統老派的戲,講一家數口矛盾重重,最終破鏡重圓的故事,主要是親情的可貴和無奈之處。
可見太子殿下終究是宅心仁厚的。
但麵上宅心仁厚的二皇子點《鳳歸巢》就含義不太好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戲就是奔著薑羽來的,戲曲本身也是春台班最近剛排的,蹭的就是長公主回宮的熱度,戲裡對薑羽的評價兩極分化,一邊說她術法高超,容貌美麗,一邊又說她性子極傲,難與人言。
不過這個戲雖然有爭議,但終究可以說是應景的,算不得多麼過分。
其實最過分的就是尉天齊!
《鍘國舅》是很老的戲曲,內容簡單粗暴,唱法也沒什麼新意,若非實在過於有名,絕對沒機會登上這個戲本,故事簡單概括就是懲治貪官惡吏,整頓官場。
在這個場合點這出戲,往好了解釋,是尉天齊在明自己的誌向,往壞了說,就是尉天齊在敲打陛下!
堪稱最沒眼力見的點法。
而吳慢慢點的戲,李三全看不懂,他不知道這個戲表達了什麼。
《書生》這戲講就是一個儒生從小到大的過程,講他少時讀書,中年為官,晚年做學,百歲跨入儒師,最終成為一方大儒。
戲曲本身故事性很少,隻是因為戲詞寫的過於好而聞名遐邇,可以說是字字珠璣。
這戲和今天的場景最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