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有些不好意思道:“八十多萬。”
其實他漲粉的速度還算是可以的,半年的時間漲了三十萬,這要放在他剛做直播那會兒,他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徐帆很清楚的記得,自己剛開始直播“買體力”的時候,連漲一個粉絲都有些激動。
而現在,他通過自己拍攝的日常段子、丫丫跳舞、彈鋼琴等視頻,再有直播,每天都還是能漲不少粉絲的。
做抖音,其實也像是滾雪球,達到某個量級自然能觸發係統推流,越滾越大。
隻他這點成績,在艾彬麵前肯定就不算什麼。
徐帆從艾雪的嘴裡得知,艾彬他們這樣的公司起號都有一套完整並且成熟的流程,要起個百萬粉絲的賬戶並不難。
當然,這樣的百萬賬戶,可能真實粉絲還不如徐帆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做上來的幾十萬賬戶多。
“那還可以啊。”
艾彬笑著道:“有這麼多粉絲,靠直播打賞變現每個月也有不少錢了。”
“五萬左右吧。”
徐帆道。
他沒必要瞞著艾彬他們,這個,艾雪也知道。
如今經濟大環境不行,他的粉絲基數是在漲,但打賞的人的確越來越少,所以直播收入並沒有漲多少。
而這都已經算是不錯。
有些像他這樣光靠直播的主播,收入還大幅度下滑了。
整個行業如此,誰也沒辦法去改變。
“這家夥就是個傻子,有錢不賺。”
艾雪突然說:“我都說了讓他試試帶貨、廣告,他不聽。”
徐帆當即無奈苦笑,“我哪裡是不聽,不是和你說了嘛,等百萬粉絲以後再考慮這個。”
他知道帶貨和打廣告都掙錢,而且比直播還要掙得多,但的確有很多繞不過去的問題。
首先就是時間和精力。
許夢瑤之前要上班,這裡雖然放假了,但挺著大肚子,徐帆可不敢讓她操勞。
他又要碼字,又要拍視頻、直播,還要輔導丫丫做作業,再有其他的瑣碎事情,真沒有精力再去做帶貨和打廣告的事。
然後就是團隊問題。
不管是帶貨還是打廣告,都不是一個人就能做的。
要對接客戶,要做視頻,要選品,想要正規化,隻能是公司化運營。
像是艾彬他們這樣的傳媒公司,就有專門的直播團隊、選品團隊、售後團隊等等。
徐帆要做這個,首先就得請人。
而要請人,又得有初始資金,還得需要場地,再有就是需要土壤。
在江縣肯定是沒法招聘到合適人才的,隻能去潭城。
甚至潭城都不是最佳選擇,要不然,艾彬他們當初也不會跑到杭州去開公司。
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徐帆心裡是有這個念頭,卻也是想著等把家裡的事情全部處理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