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即是鬼節,在江縣這邊也被稱作七月半,是悼念已經過世的親人、長輩的節日。
據傳,從農曆七月十一到十五,亡魂們便會開始走親訪友。
差不多就是生人過春節。
徐帆小時候還住在鄉下時,每年這個時節都會要熱鬨幾天。
除去掃墓上香,還會在家裡按時張羅早中晚三餐飯菜,飯後茶點,燒紙祭拜。
欸,先讓祖宗們吃了,然後活人再吃。
徐帆到現在都仍然記得,小時候有長輩對他說,到鬼節時候光溜著身子,腦袋上戴個水瓢,躲在門後邊,就能看到自家祖宗的鬼魂。
隻是他沒敢嘗試。
後來全家搬到江縣,老家荒廢,徐銘、淩淑蘭他們還是每年都會回老家。
隻不過不在老家接老客了,就是在城裡接兩天。
直到徐銘和淩淑蘭出事,徐帆沒有心思弄這些,也就停擺。
說實話,那時候徐帆心裡頭甚至還有些埋怨自己家裡祖宗,沒能夠好好保佑自己家。
去年中元節,淩淑蘭、徐銘都出獄了,這事才又被拾起來。
不過那時候他們還是租的房子,這些事情便是在徐錦家裡辦的。
農曆十二這天。
徐帆和徐銘、徐錦,還有去年就已經大學畢業,如今在外地學著經商的徐吉大清早回到樟村。
到徐帆一位伯伯家裡。
他這個伯伯也是樟村人,其實論血緣已經比較淡了。
徐帆的爺爺,和這位伯伯的父親是堂兄弟。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
到徐帆這代,血緣關係已然淡薄。
不過因為都是樟村人,所以走動還是很密切的,逢年過節都會互相走動。
年年去掃墓,除去自家幾個至親長輩的墳,發源祖墳都會一起去祭拜。
到了這伯伯家裡,稍坐,喝了杯茶。
然後便出發。
先是祖墳。
墳堆都是土墳,墓碑上麵的字跡都已經模糊不堪。
這幾座墳的主人,都追溯到清朝末期時代了,是這邊徐氏同宗們的老祖宗。
就三座墳。
清掃了下雜草和落葉,上香燒紙,放鞭炮,掛山紙。
徐銘他們如今是“解放”了,清掃墳堆這樣的體力活,再有點鞭炮這些事都理所當然的交給了徐帆、徐吉,還有徐帆的那個同輩老弟徐博。
徐博和他差不多年齡,就小月份,兩人小時候還是同學、發小。
自然也是親近得很。
說起來徐博如今從事的行業和徐帆也算有共通之處,徐帆寫網文,他是編劇,寫劇本。
都是吃碼字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