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悠閒地坐在龍椅上,手裡把玩著一塊晶瑩剔透的玉佩,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深奧的問題。這時,岐伯背著他的藥簍,慢悠悠地走了進來,一臉悠哉。
黃帝抬頭望向岐伯,一臉好奇地問:岐伯啊,我這心裡老是有個疙瘩,你說這“邪在肺”到底是個啥道理呢?為啥肺一受邪,人就各種不舒服呢?
岐伯放下藥簍,笑眯眯地說:哎呀,陛下這個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肺呢,屬金,主氣,司呼吸,還主皮毛。要是肺裡進了邪氣,那可不得了,整個呼吸係統都得亂套!
黃帝恍然大悟狀:哦~這麼說來,邪在肺的時候,人會皮膚痛、忽冷忽熱、喘不上氣、出汗,還咳嗽得肩背都跟著疼?
岐伯點頭如搗蒜:對對對!陛下真是聰明絕頂!這皮膚痛啊,是因為肺主皮毛,肺氣不宣,邪氣鬱滯,皮膚自然就跟著遭殃了。寒熱呢,是肺氣失和,衛氣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上氣喘,那是肺氣上逆,呼吸不暢。汗出,肺氣不固,汗液就容易外泄。至於咳動肩背嘛,肺經循行經過肩背,肺氣不利,肩背自然就跟著難受了。
黃帝饒有興趣地接著問:那岐伯,你說這該怎麼治呢?取之膺中外腧,這是哪幾個穴位啊?
岐伯神秘一笑:陛下彆急,聽我慢慢道來。這“膺中外腧”,放在現代穴位裡,大概就是雲門和中府了。雲門穴啊,就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這個穴位啊,就像肺臟的一扇大門,打開它,肺氣就能順暢地出入,邪氣也就容易被趕出去了。
黃帝做出推門狀,笑得前仰後合:哈哈,這麼說來,雲門穴就是肺臟的“迎賓小哥”了?
岐伯忍俊不禁:陛下真是想象力豐富!沒錯,雲門穴就是肺臟的“迎賓小哥”,負責迎來送往,讓肺氣暢通無阻。而中府穴呢,就在雲門穴下一寸,平第一肋間隙處,前正中線旁開6寸。這個穴位啊,是肺經的募穴,也就是肺臟在體表的“代言人”。刺激它,就能直接調節肺臟的功能,讓肺氣恢複正常。
黃帝若有所思道:那“背三節五臟之傍”呢?這又是哪幾個穴位?
岐伯比劃著解釋道:陛下您看,這背三節啊,大概就是胸椎的第三、四、五節附近。五臟之傍呢,就是這些脊椎旁開的穴位,對應著五臟。其中啊,跟肺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肺俞穴了。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肺臟在背部的“小秘書”,負責記錄肺臟的狀態,咱們刺激它,就能給肺臟發個信號,讓它知道該乾啥了。
黃帝恍然大悟道:哦~那風門和大杼呢?它們也跟肺有關?
岐伯點頭道:當然了!風門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顧名思義,它就是人體抵禦外邪的“大門”。肺氣虛弱的時候,這扇門就容易關不嚴,邪氣就容易趁虛而入。咱們刺激風門穴啊,就能增強肺氣的防禦功能,讓身體更結實。大杼穴呢,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它是八會穴之一的骨會,主管骨骼的生長和修複。雖然它跟肺的直接聯係不那麼明顯,但中醫講究整體觀念嘛,肺氣足了,骨骼也能得到滋養,所以刺激大杼穴對肺也有好處。
黃帝摩拳擦掌道:哈哈,聽起來這些穴位都挺有意思的!那“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笑眯眯地解釋:陛下啊,這“手疾按之”呢,就是咱們用手指快速按壓這些穴位,感受一下有沒有酸脹、疼痛或者舒服的感覺。如果有啊,那就說明咱們找對地方了!“快然”呢,就是按完之後感覺神清氣爽、心情舒暢。這時候啊,咱們就可以“乃刺之”了——用針灸針輕輕刺入這些穴位,通過調節氣血、疏通經絡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黃帝好奇地問:那“取之缺盆中以越之”呢?缺盆又是哪?
岐伯比劃著說:缺盆啊,就在咱們鎖骨上窩這個地方,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鎖骨窩”。這個地方啊,是氣血彙聚的地方,也是邪氣容易停留的地方。咱們刺激缺盆穴啊,就能讓氣血更加暢通,邪氣也就更容易被趕出去了。不過啊,陛下,這缺盆穴附近血管神經比較多,咱們自己在家可彆輕易嘗試針灸哦!還是得找專業的醫生來操作才行!
岐伯話鋒一轉:對了陛下,除了上麵提到的那些穴位啊,現代針灸理論還認為,合穀和列缺這兩個穴位對治療肺係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合穀穴啊,就在咱們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跟肺經是表裡關係嘛,所以刺激合穀穴也能間接調節肺的功能。列缺穴呢,在咱們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這個穴位啊,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刺激列缺穴啊,就能直接調節肺臟的功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哈哈,岐伯啊,你這中醫知識真是淵博啊!這麼一來啊,我這心裡頭的疙瘩算是解開了!以後啊,要是再有人問我“邪在肺”該咋治啊,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岐伯笑眯眯地說:陛下過獎了!咱們中醫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嘛!我這點知識啊,也就夠給陛下解解悶兒的!要是真想學深學透啊,還得靠陛下自己多下功夫才行呢!
有一天,黃帝突發奇想,他捋了捋長長的胡子,慢悠悠地問岐伯:“岐伯啊,我一直都挺好奇的,那個邪氣要是跑到肝裡頭,會是個啥情況呢?”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黃帝這又開始琢磨這些深奧的問題了,但麵上還是一本正經地回答:“哎呀,黃帝,這事兒說來話長,但簡單來講,要是邪氣真的鑽到肝裡了,那可就熱鬨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首先啊,您想想看,肝在我們的身體裡那可是大將軍,管著疏泄、藏血這些大事兒。要是邪氣這家夥不請自來,肝肯定不爽啊,對吧?這一不爽,兩脅中就開始疼了,就像是有人拿小錘子在那兒不停地敲,咚咚咚的,讓人心煩意亂。”
黃帝眨巴眨巴眼睛,似乎能想象到那種疼痛的感覺,不禁皺了皺眉。
岐伯接著說:“不僅如此呢,邪氣還會讓肝裡麵的氣血運行不暢,惡血就這麼淤積在裡麵,像是一潭死水,越積越多。這樣一來,肝的疏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啊,患者行動起來就會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扯著自己,這兒疼那兒酸的,特彆不舒服。”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點了點頭:“嗯,聽起來確實挺難受的。那還有呢?”
岐伯笑了笑:“彆急嘛,還沒完呢!邪氣這家夥可狡猾了,它還會趁著肝虛的時候,往下跑到腳上作威作福。到了季節變換的時候,比如從秋天到冬天,或者從冬天到春天,這種時候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邪氣就更容易得逞了。所以啊,患者的腳就會莫名其妙地腫起來,走起路來跟踩了棉花似的,軟綿綿的,沒力氣。”
黃帝一聽,頓時樂了:“哈哈,這邪氣還真是夠調皮的!那咱們得怎麼對付它呢?”
岐伯摸了摸自己的長胡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對付邪氣嘛,咱們中醫有的是辦法!首先啊,咱們得找到邪氣藏身的地方——行間穴。這個穴位啊,就在我們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縫隙上,輕輕一按,哎喲,那叫一個酸爽!刺激這個穴位呢,可以引導脅下的氣血流通起來,把邪氣往外趕。”
黃帝瞪大了眼睛:“行間穴?聽起來挺有意思的!那三裡穴呢?你剛才說還要補三裡以溫胃中。”
岐伯點了點頭:“對對對,三裡穴那可是咱們身體裡的一個大寶貝!它位於小腿外側,膝蓋骨下三寸的地方。您要是找不到,就用手掌貼在小腿外側,從膝蓋往下量四個手指頭的寬度,差不多就是那兒了。刺激三裡穴啊,可以溫暖咱們的胃中,增強脾胃的功能。脾胃強了,氣血就足,這樣就有更多的力量來對抗邪氣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嗯,有道理!那血脈和耳間青脈又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耐心地解釋道:“血脈啊,其實指的就是那些能夠看見的青紫色小血管。邪氣在體內作亂的時候,往往會在這些地方留下痕跡。咱們用三棱針或者采血針輕輕一刺,放出幾滴惡血來,邪氣就能隨著血液被排出體外了。至於耳間青脈嘛,那可是個隱藏得比較深的小家夥。它位於耳郭的上部,靠近耳尖的地方。有時候您仔細觀察,會發現那兒有一條細細的青筋暴突出來。刺激這個穴位啊,可以舒緩筋脈的拘攣,減輕那種被扯著的疼痛感。”
黃帝聽得哈哈大笑:“哈哈,岐伯啊,你這套方法可真是絕了!既有針灸的刺激作用,又有放血的排毒效果,簡直就是給身體來了一次大掃除啊!”
岐伯也笑了:“是啊,黃帝,咱們中醫的精髓就在於此。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套方法很有效,但關鍵還是在於平時的預防。您看啊,就像咱們家裡打掃衛生一樣,平時要是勤快點兒,多打掃打掃,那家裡肯定就乾淨整潔多了。身體也是一樣的道理啊!”
黃帝點了點頭:“嗯,你說得太對了!預防勝於治療嘛!那以後咱們得多宣傳宣傳這些中醫知識,讓大家都學會保養自己的身體。”
岐伯拱手作揖:“遵命!黃帝大人英明!”
好了,說了這麼多,咱們也來詳細了解一下這些神奇的穴位吧!
行間穴:
位置: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行間穴是足厥陰肝經的滎穴,五行屬火。刺激這個穴位具有疏肝理氣、清熱瀉火、涼血祛風、鎮驚安神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治療脅肋脹痛、頭痛眩暈等肝經病症,還能夠緩解目赤腫痛、青盲、口歪、痛經、閉經、帶下、遺尿、小便不利、疝氣、胸脅滿痛、呃逆、咳嗽、瘧疾、中風、癲癇、失眠、小兒驚風等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足三裡穴:
位置: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作用: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功效。刺激這個穴位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它被廣泛用於治療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胃問題,以及下肢痿痹、癲狂、乳癰、腸癰等問題。此外,經常按摩足三裡穴還能夠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哦!
耳尖穴此處為假設的“耳間青脈”對應現代穴位):
雖然原文中提到的“耳間青脈”在現代穴位中並沒有直接對應的名稱,但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耳尖附近的一些小血管或者青筋。在中醫理論中,耳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放血部位,它能夠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熱毒和淤血。
位置:耳尖穴大致位於耳郭的上部,靠近耳尖的地方。具體位置可能會因人而異,但一般都可以通過觀察耳郭上的小血管或者青筋來確定。
作用:刺激耳尖穴並進行放血治療,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竅醒腦、鎮靜安神的作用。它被廣泛用於治療高熱、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高血壓、急性結膜炎、麥粒腫、腮腺炎等問題。此外,對於小兒驚風、癲癇等神誌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