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笑眯眯地說:“腳脖子啊,那可是咱們人體的根基。病從這兒開始,咱們就得先治治足陽明胃經。為啥呢?因為足陽明胃經啊,就像是腳上的大河,氣血都從這裡往上流。咱們選足三裡穴,它就在小腿外側,膝蓋下麵一點點。你按一下,是不是覺得酸酸的?對,刺激一下足三裡穴,腳上的氣血就活躍起來了,病邪也就跟著汗液排出去了。”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岐伯啊,你這方法可真是妙手回春啊!不過啊,我還有個小問題。你說這陰經陽經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為啥有時候得從陰經治,有時候得從陽經治呢?”
岐伯一聽,就知道黃帝這是想學點深層次的中醫理論了。他於是耐心地解釋起來:“黃帝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陰經呢,就像是晚上的月亮,柔和而滋潤;陽經呢,就像是白天的太陽,熱烈而活躍。有時候啊,病邪太厲害,把陰經給堵住了,那咱們就得從陽經入手,讓陽氣帶動陰氣流通;有時候呢,病邪太狡猾,藏在陽經裡不出來,那咱們就得從陰經入手,用陰氣把病邪給逼出來。這就叫‘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岐伯啊,你這中醫理論可真是博大精深啊!我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岐伯一聽黃帝誇獎,心裡也是美滋滋的。他於是趁機說:“黃帝啊,咱們中醫啊,不僅理論深奧,實踐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說針灸吧,你得找準穴位、掌握好力度和深度、選擇合適的針具和手法。這些啊,都得靠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才行。”
說到這裡啊,咱們再回頭看看那些穴位吧!畢竟啊,它們可是中醫針灸的精髓所在啊!
先說商陽穴吧!它可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始穴位哦!就在大拇指指甲旁邊一點點。你按一下啊,是不是覺得挺疼的?彆怕!這就是氣血不通的地方!咱們刺激一下它啊,就能讓大腸經的氣血活躍起來!這樣一來啊,手臂上的病邪也就跟著汗液排出去了!
再說尺澤穴吧!它可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哦!就在手肘窩那兒。你伸伸胳膊、摸摸看啊!是不是有個軟軟的窩?對!就是那兒!刺激一下尺澤穴啊!就能讓肺經的氣血通順起來!這樣一來啊!手上的病邪也就跟著汗液排出去了!
還有風池穴和風府穴啊!它們可都是頭上的重要穴位哦!就在後腦勺那兒。你摸摸看啊!是不是覺得頭皮有點緊?對!刺激一下它們啊!就能讓頭上的氣血通順起來!這樣一來啊!頭上的病邪也就跟著汗液排出去了!
最後說說足三裡穴吧!它可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哦!就在小腿外側、膝蓋下麵一點點。你按一下啊!是不是覺得酸酸的?對!刺激一下足三裡穴啊!就能讓胃經的氣血活躍起來!這樣一來啊!腳上的病邪也就跟著汗液排出去了!
有一天,黃帝心血來潮,決定找岐伯聊聊針灸那些事兒。黃帝一臉嚴肅地說:“岐伯兄啊,我一直有個問題想不通,就是關於針灸啊,萬一紮錯了或者怎麼著,會不會有啥不好的後果呢?咱得好好說道說道這‘凡刺之害’的道理。”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平衡和諧,針灸這事兒啊,就跟咱們生活中的各種小插曲一樣,處理不好,還真能鬨出點亂子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那既專業又爆笑的講解:“首先啊,咱們說說這‘中而不去則精泄’。這話啥意思呢?就好比說,你針灸的時候,針尖兒正好紮到了穴位上,但是呢,你手勁兒一鬆,針還在那兒賴著不走,這就相當於你把人家穴位裡的‘精氣神兒’給捅了個窟窿,精氣就開始往外泄了。”
黃帝一聽,瞪大了眼睛:“啊?精氣還能泄?那不是跟漏氣兒的氣球一樣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岐伯點頭笑道:“對頭!精氣一泄,身體就開始虛弱了,原本的小毛病可能就變得更嚴重了,人也會變得恇恇的,就是那個‘恇’字,你看,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匡,意思就是心裡沒底,慌慌張張的。想想看,你要是每天上班都心慌意亂,啥事兒能乾好呀?”
黃帝聽得直點頭,心裡暗自慶幸自己平時針灸都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這種低級錯誤。
岐伯接著又說:“再來說說這‘不中而去則致氣’。這句話就更逗了,說的是你針灸的時候,針尖兒沒紮到穴位上,你就急著拔針走人。結果呢,這針雖然沒紮準,但還是在皮膚上戳了個小洞洞,這時候啊,氣血就會因為這個小洞洞而聚集起來,就像是一群人在廣場上突然看到了個免費領雞蛋的活動,全都湧過去了。”
黃帝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這氣血也太會湊熱鬨了吧!”
岐伯也跟著笑:“可不是嘛!氣血一聚集,就容易出問題,輕的可能是局部紅腫疼痛,重的嘛,就可能變成癰疽了。癰疽啊,那可是個大麻煩,就跟皮膚上長了個大包,又疼又癢,還影響美觀,到時候你可彆怪我沒提醒你哦!”
黃帝一聽,連忙擺手:“不了不了,我可不想變成‘癰疽先生’!那岐伯啊,咱們針灸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害處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一臉認真地說:“這事兒啊,其實也不難。首先呢,你得熟悉人體的經絡穴位,知道哪兒是‘雷區’,哪兒是‘安全區’。然後呢,下針的時候要穩準狠,但也得有個度,彆跟捅馬蜂窩似的亂紮一氣。還有啊,針灸的時間也得掌握好,既不能太短,讓針還沒發揮作用就拔出來;也不能太長,讓精氣都泄光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裡暗自佩服岐伯的醫術和口才。
岐伯看黃帝聽得認真,又補充道:“當然了,針灸這事兒啊,還得看個人的體質和病情。有的人身體壯實,氣血旺盛,針灸的時候就得稍微重一點;有的人身體虛弱,氣血不足,針灸的時候就得輕柔一些。所以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就是得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製定治療方案。”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麼說來,針灸還得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了?”
岐伯點頭笑道:“那是自然!就像咱們平時做飯一樣,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同樣的食材也得做出不同的味道來。針灸也是這樣,同樣的穴位和手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可能大相徑庭。”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