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越琢磨越愁,這老百姓天天被病痛折磨,可咋整?想來想去,一拍大腿,趕緊讓人把岐伯喊過來。沒一會兒,岐伯就到了,黃帝就跟見了救星似的,一把握住岐伯的手,那叫一個火急火燎:“岐伯啊,我說兄弟!你可算來了。你快給我嘮嘮,這老百姓三天兩頭生病,渾身各種不舒服,咱到底咋給他們解決這些麻煩事兒呀?我這一天天的,愁得頭發都快白啦!”
岐伯一聽,樂了,伸手輕輕拍了拍黃帝的肩膀,笑著說:“嘿!黃帝老哥,你先彆急,坐下慢慢說。咱就先從這腸胃說起,這裡麵的門道可深了去啦,聽我給你好好嘮嘮。”
“你瞧啊,這胃在咱身體裡,那可就像是一個超級大倉庫。咱每天吃進去的那些五花八門的東西,啥大魚大肉、蔬菜水果,都得先送到這個‘大倉庫’裡。胃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食物先接收過來,然後簡單處理處理,就好比倉庫管理員得把貨物先碼放整齊,初步分揀一下。”
“再說說這腸,它就像是一個精細加工廠。胃把處理過的食物送過來後,腸就得使出渾身解數,把這些食物進一步加工吸收,把有用的營養成分都挑出來,給身體各個部門送去,讓它們有力氣乾活。最後呢,再把那些沒用的殘渣排出去,就像工廠把廢料清理掉一樣。你看,這胃和腸在身體裡的作用大不大?那可是肩負著重大使命呢!”
“先來說說這胃中寒的情況哈。這胃啊,就像人一樣,怕冷。要是不小心著了寒,就好比這倉庫裡突然停了暖氣,一下子冷得不行。這時候,胃可就不樂意啦,開始‘鬨脾氣’咯。它工作起來就沒了往日的麻利勁兒,蠕動變得慢悠悠的,就像老人走路一樣,一步三晃。食物在胃裡就像被堵在了路上,前麵的走不動,後麵的又進不來,全都堆在那兒。那結果咋樣呢?肚子就開始發脹啦,就像給氣球吹氣似的,越來越鼓。老百姓形容得可形象了,就感覺肚子裡裝了個大西瓜,撐得難受,連喘氣兒都費勁。”
“為啥會胃中寒呢?從中醫理論上講,這主要是寒邪入侵了胃。現在好多人不注意,大冷天的穿得單薄,寒邪就順著衣服的縫隙鑽進身體,跑到胃裡搗亂。還有些人嘴饞,老是吃那些生冷的東西,像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冷飲、水果,這些東西進到胃裡,就像往倉庫裡扔冰塊,胃能不寒嗎?”
“再瞧瞧腸中寒。這腸啊,一旦受了寒,就像工廠裡的機器進了冷水,‘咕嚕咕嚕’地直響,這就是咱們平常說的腸鳴。為啥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寒邪讓腸子裡的氣血運行不暢,就好比水管裡有了冰塊,水流不通,就會發出怪聲。而且啊,腸受了寒,它加工食物的功能也亂套了。吃進去的東西還沒怎麼消化,就像工廠裡的產品還沒加工好,就直接被拉了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飧泄。你要是看到這種情況,就會發現拉出來的大便裡還能看到沒消化的食物呢,就跟剛吃進去的時候差不多模樣,這就是腸在抗議啦。”
“接下來這種情況可就有點複雜咯,那就是胃中寒,腸中熱。這胃啊,被寒邪折騰得哆哆嗦嗦,工作一點兒都不順暢,食物在胃裡越堆越多,肚子自然就脹起來了。可與此同時,這腸卻熱得像著了火的加工廠。為啥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人體的陰陽失去了平衡。本來身體裡的陰陽應該是和諧相處的,可現在胃寒,陽氣被壓製,而腸子裡的陽氣卻相對過盛,就像一個地方冷得要命,另一個地方卻熱得像蒸籠。”
“這腸裡熱得太猛,就像加工廠裡的機器轉速太快,還沒完全處理好的食物就被‘劈裡啪啦’地往外趕。結果就是又脹肚子又拉肚子。你想想,這邊肚子脹得跟鼓似的,難受得不行,那邊又像跑肚拉稀一樣,一趟趟往廁所跑,這滋味兒,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難受得讓人直哼哼,連站都站不穩。”
“還有胃中熱,腸中寒這種情況。這胃啊,熱得像個大火爐,消化食物的速度那叫一個快,就像工廠開足了馬力。剛吃進去沒多久,胃就把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人就感覺又餓了,就像肚子裡有個小饞蟲一直在撓你,這就是‘疾饑’。”
“可這腸呢,卻冷得像個冰窖。寒邪讓腸的消化和蠕動都變得遲緩,就像工廠裡的機器生鏽了,轉不動。食物在腸道裡走得慢,就會在小肚子那兒堆積起來,造成脹痛。這就好比前麵有人在催你趕緊往前走,後麵卻有人拉住你的腿不讓你動,你說難受不難受?想走走不了,想停停不下來,肚子裡還脹得難受,真是有苦說不出。”
“為啥會出現胃中熱,腸中寒這種情況呢?這和咱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有些人喜歡吃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像那些麻辣火鍋、油炸食品,吃多了,胃裡就像著了火一樣,熱得不行。而與此同時,又不注意保暖,或者經常吃生冷食物,導致腸寒。還有些人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身體的陰陽失調,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聽著,眉頭皺得緊緊的,忍不住說道:“哎呀,這腸胃的問題還真是複雜多變啊!岐伯,你快說說,那咱們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岐伯笑著說:“黃帝老哥,彆急,辦法肯定有。對於胃中寒的人,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肚子這塊兒,彆讓寒邪有可乘之機。飲食上呢,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點溫熱的東西,像小米粥、南瓜粥,這些就像是給胃這個‘大倉庫’裡送暖氣,能讓胃暖和起來,工作也更順暢。還可以適當吃點羊肉,羊肉性溫,能幫助驅散胃裡的寒邪,就像給胃裡點了個小火爐。”
“對於腸中寒的人,除了保暖和飲食調整,還可以試試艾灸。艾灸足三裡、神闕這些穴位,就像給腸子裡的機器加點潤滑油,讓它們運轉得更順暢。足三裡在小腿外側,犢鼻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神闕穴就是咱們的肚臍。艾灸這兩個穴位,能溫陽散寒,促進腸道的氣血運行,改善消化功能。”
“要是胃中熱,腸中寒,那就得雙管齊下。胃熱要清熱降火,飲食上多吃點清熱的食物,像苦瓜、黃瓜、綠豆湯這些,它們就像給胃裡的‘大火’澆澆水。對於腸寒,還是要注意保暖和飲食溫熱,同時可以適當按摩腹部,按照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脹痛。”
黃帝聽了,頻頻點頭,說道:“嗯,有道理,有道理啊!岐伯,你真是太厲害啦,把這些複雜的腸胃問題說得這麼清楚。”
岐伯謙虛地說:“黃帝老哥過獎啦,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我也就是給您詳細說說。希望能幫到老百姓,讓他們少受點罪。”
黃帝感慨地說:“是啊,老百姓健康了,咱們也能放心啦。岐伯,你再給我講講,還有沒有其他和腸胃有關的問題呢?”
岐伯笑著說:“黃帝老哥,這腸胃的事兒可多著呢。比如說,有些人會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這和胃中寒、腸中寒又不太一樣。脾胃虛弱的人啊,消化功能都不太好,吃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還容易疲勞,沒什麼力氣,臉色也不太好看,黃黃的,就像沒曬夠太陽的豆芽菜。”
“這是為啥呢?從中醫理論講,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了,就沒辦法很好地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身體得不到充足的氣血供應,自然就沒精神啦。對於這種情況,飲食上要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像山藥、芡實、白扁豆這些,它們就像是脾胃的好朋友,能幫助脾胃恢複元氣。還可以喝點山藥粥、芡實粥,既好吃又能調理身體。”
黃帝聽得眼睛瞪得老大,忍不住插嘴道:“哎呀呀,這腸胃的問題還真是花樣百出啊!岐伯,你快說說,為啥會出現這些胃寒、胃熱、腸寒、腸熱的情況呢?”
岐伯嘿嘿一笑,說道:“黃帝老哥,這原因可多了去啦!先說這胃寒,現在好多人啊,就喜歡吃那些生冷的東西,什麼冰淇淋、冰啤酒,‘咕嚕咕嚕’地往肚子裡灌,就像往胃這個‘大倉庫’裡倒冰塊兒,時間一長,胃能不寒嗎?還有些人不注意保暖,大冷天的露著個肚子,寒邪就趁機鑽進胃裡啦。”
“再講講胃熱。這多半是因為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好,老是吃那些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像什麼麻辣火鍋、油炸雞腿,吃多了,胃裡就像著了火一樣,熱得不行。還有啊,有些人脾氣火爆,動不動就生氣發火,這怒氣在身體裡亂竄,也會跑到胃裡,把胃給‘點著’咯。”
“說到腸寒,除了和胃寒一樣,吃太多生冷食物有關之外,還有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蓋好被子,肚子著涼了,寒邪就跑到腸子裡搗亂啦。另外,有些人老是愛吹空調,而且溫度開得特彆低,這寒氣也會侵入腸道,讓腸道‘感冒’。”
“那腸熱呢,這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熱邪,再加上喝水少,腸道裡的水分不足,就像乾旱的土地一樣,乾熱乾熱的。還有就是經常熬夜,身體的陰陽失調,熱氣都跑到腸道裡去了,腸道就熱得受不了啦。”
黃帝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這可咋整啊?岐伯,你快給我支支招,有啥辦法能讓老百姓少受這些腸胃病的折磨呢?”
岐伯胸有成竹地說:“黃帝老哥,辦法肯定有啦!先從飲食方麵說起。對於胃寒的人呢,就得少吃那些生冷的食物,多吃點溫熱的東西,像什麼小米粥、羊肉湯,這些就像是給胃這個‘大倉庫’裡送暖氣,能讓胃暖和起來,工作也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