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中,空氣似乎都凝滯了片刻,眾人覺得呼吸有點停頓。
韓均閣老今天簡直就是戰鬥力拉滿。
群臣都被韓均今天據理力爭的表現震驚了。
明明之前在朝會中,韓均閣老的表現,不是這樣的啊!
而有些洞察局勢的人,已經察覺到了,韓均並不是無緣無故這樣火力全開。而是因為,南涼王計劃中,方才提出的第一個點,就已經能讓身居高位,入閣多年的閣老韓均深深折服。
韓均作為老牌內閣成員,對朝堂局勢的分析,一向都是眼光獨到,老練而精準的。
正因為他沒有加入到任何一方勢力中,所以,他在朝堂中的立場,一向代表的,就是百姓的立場。
他總是能在其他多方黨派,為了一點大周政策的偏向利益爭吵不休的時候,一針見血,為大周的百姓謀福利。
可以說,韓均雖然因為立場的問題,在大周朝堂中樹敵眾多,但是,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清政為民的好官。
如今,這樣一個立場非常獨立的人,偏向了南涼王這邊。
其他眾人,也在紛紛思考,今後的政治偏向。
他們在心中隱隱有一種感覺,南涼王一派,在韓均閣老的偏向下,將會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大周浪潮。
而他們,應該隨大勢所趨,順應浪潮的變化,加入其中!
朝堂局勢,就在這樣不經意間,逐漸被影響。而誰也沒想到,就是韓均這樣一個舉動,像是蝴蝶扇動翅膀一樣,導致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南涼王隻是說了兩個方麵中的其中之一,你就迫不及待站出來跳腳了?!”
“難道是生怕南涼王拿出計劃周全,完美無缺的計劃之後,拯救了大周,得到了陛下的認可?”
“大周生死存亡之際,難道不應該同舟共濟,互通有無?而你身為內閣成員,竟然還敢結黨營私,為了你們所謂的太子一黨,罔顧朝堂局勢,不顧一切抨擊南涼王提出的救國之計?”
“韓某倒要好好問問,太子和晏殊閣老,身為前線二十萬大周將士的指揮官,非但沒有給出正確的指導,反而在匈奴入關之後,對提出救命之計的南涼王百般抨擊,多加阻撓。”
“晏閣老和太子殿下,到底是何居心?!”
晏殊有理有據,聲色俱厲,字字誅心,每一次發言,都好像把太子和晏殊,以及為太子一黨發聲的魏清,都架在火上烤。
大周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太子一黨,作為前線二十萬大周將士的指揮官,非但沒有為了解決大周困境而努力,反而在朝堂之上,對提出解決辦法的南涼王指指點點,惡言相向。
大周若是沒了,哪來的太子?!
諸位大臣不由得心寒。
這都什麼時候了,太子一黨,還是不顧家國困境,大搞政鬥。這讓在場眾人覺得,韓均閣老簡直罵的中肯,罵的精彩!
這個時候,還不罵醒他們,難道要等到匈奴十萬將士衝進金鑾殿的時候,再清醒嗎?!
時間不等人啊!
甚至有許多的朝臣,在這個時候,內心暗暗做了決定,親近南涼王這一方勢力,就算南涼王這邊,不承認他有城裡任何的聯盟。
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你不組建任何勢力,可以。但是他們支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
無條件讚同陳雲的任何計劃和決定,也是一種辦法。
隻要舔得多了,那說不定會有被接納的機會。
“臣跪請,太子殿下和晏殊閣老人情局勢,莫要橫加阻攔南涼王宣講對敵計劃。”
在這個劍拔弩張的時候,一名大臣站出來,跪下請願。
有一就有二。
看見有人站出來為南涼王站台,其他更多原本就蠢蠢欲動的,想要投誠到南涼王勢力中的大臣見狀,也不甘示弱,紛紛站出來,為南涼王的計劃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