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隊,配合第三大隊,在進行補刀工作的同時,注意其他方向湧過來的敵人。”
“遊走隊伍,你們抓住機會,對落單的敵人進行清理。”
“醫療隊伍準備好接受傷者,按傷勢程度進行優先級處理。
失去戰鬥力的人員由後勤隊伍快速抬去後方。”
一條條命令從前線指揮官的口中有條不紊的下達到各個隊伍人員的耳中。
其實早在戰爭開始前,關於隊伍的分隊方式那些首領們曾有過多種意見,
有人認為不如就按各自國家來進行分隊,理由是這樣指揮起來更加容易。
不過最終他們還是決定以各自的戰鬥特性來進行分隊組合。
所謂的第一大隊,其實就是以體術為主的近戰隊伍。
顧名思義這個大隊的成員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對敵人進行纏鬥和正麵對抗。
可以想象,這個大隊的人員是最危險,同時也是人數最多的大隊。
第二大隊則是擅長使用忍具作戰的隊伍。
從效果來說,這一大隊更像是物理性質的遠程攻擊隊伍。
畢竟最大眾的忍具攻擊大多是手裡劍或者飛鏢這一種投擲型的忍具。
從作用來說,他們更多是負責掩護、分割戰爭的作用。
第三大隊與第四大隊,則是屬於忍術隊伍。
隻不過兩者略有不同的是,第三大隊的忍術更多的是屬於近戰類型的形態。
例如利用土遁或者雷遁來進行強化自身,又或是該忍術的攻擊距離較近的類型。
由於傷害性更大,他們在戰場上主要負責補刀和殺傷虛弱的敵人。
而第四大隊,則屬於遠程忍術類型。
和第二大隊相比,他們就像是法術傷害的遠程隊伍。
顧名思義,這些主要是擅長使用遠程忍術進行攻擊的忍者所組成。
他們就像是聯軍中的主要火力炮,負責火力覆蓋和大範圍的殺傷工作。
第五大隊,也可以稱為特殊隊伍。
前麵的第三和第四大隊主要還是以常規的五行忍術為主。
而像一些五行忍術之外的忍術,例如傀儡術、又例如召喚術、倍化術、封印術等特殊忍術,都被劃入了這個大隊之中。
從功能性來說,這個大隊更像是全屬性點滿的多功能戰士,可以負責戰場上任何情況,起到一個查漏補缺的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