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襄陽太守楊慎,正在滿心糾結的來回踱步。
空穴來風,事出有因。
外界的傳聞,在他這個層次,自然很容易勘破真偽。而結果就是——
基本屬實!
龐德公與蔡邕已經結伴到來,自己剛去拜訪,而頂頭上司刺史王叡也已經派人知會了一聲,已經在路上了。
“各路大神齊聚,若操作得當,那可是潑天的名氣,於吾官聲大有裨益!唯不知如何謀劃,惜乎?”
一旁的幕僚道:“大人,何不組一才子佳人局?屆時龐德公,蔡大家,王刺史,與大人一同到場,群賢作文以記之,豈非盛事?若有佳作傳世,便可史書留痕,豈不美哉?”
楊慎歎道:“汝之提議,吾豈會想不到?奈何吾初到任上,襄陽大族不與我等親熱,如無其參與,全場儘平民白身,所謂‘才子佳人宴’便淪為笑話。”
幕僚也暗歎一聲,不再言語。
這就是東漢末年的現狀:知識壟斷在世家大族手中,寒門再難出貴子。才子佳人,唯有世家可以蘊育。沒有世家支持和配合,各級政令難行,官員難有作為。而察舉製下,皇帝選官幾乎全是從世家大族提供的池子中撈人,新官上任,首要之事便是反哺家族。如此循環之下,世家愈發強大,皇權愈被架空。
所謂“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百年皇朝,千年世家”,便是對這一現實濃縮的寫照!
正在楊慎憂愁之際,突有下人稟報,言一少年並一壯漢求見。
楊慎來了興趣,自己剛到任不久,主動拜會的人可並不多。所以趕忙問道:“哦,來人可通姓名?”
“少年自稱夏凡,壯漢名叫典韋。”
“夏凡與典韋,吾不曾相交,偏這名字似曾相識……”楊慎努力回想。
幕僚激動道:“莫不是流螢才子夏凡,與那兵器譜第一典韋乎?”
楊慎一拍大腿:“若真是此二人,吾有救矣!”
府門外,夏凡和典韋並肩站立。
典韋低聲問道:“主公,方才報名號,為何隻言‘夏凡、典韋’?汝之鐘公高徒緣何不提?”
夏凡淡淡道:“無他,逼格使然!”
對待渴望名氣的寒門之人,要把自己的名氣說的震天響;
對於自身就是上流階層的人,簡單通名,更顯傲氣,才引人遐思。
至於為何如此莽,往素未謀麵的太守手裡撞?
夏凡是有自己想法的:第一,時間緊迫,有什麼能比到有關部門查戶口更便捷的呢?
第二,風險很低。君不見自己的詩詞在這裡出現,未被封殺,足見自己也是安全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