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駕崩後的第六天。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匆匆登基,年號建文,以次年為建文元年。
六月,朱允炆任命心腹文臣齊泰命兵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卿,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共同參軍國事。
期間,燕王朱棣聞訊前往京師奔喪,在半道被建文帝勒令返回封地。
朱棣大怒,言說親爹去世,哪有不讓兒子崩喪的道理?
最終忍氣吞聲,返回北平封地。
朱允炆的登基並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風波。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朱允炆便頒布了一係列的政策。
首先是裁撤官員。
大理寺裁撤十個官員。
五軍都督府直接裁掉一半。
六科給事中最慘,被全部裁撤。
其他部門都有裁撤官員數額。
地方上,各省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隻設布政使一人。
同時合並州縣,全國撤銷三十九個縣,九個州,七十三個巡檢司,四十九個河伯所,十五個遞運所,四十八個水馬驛,一百零九個稅課局,四十一個稅課司……
並裁撤一百多個府州縣的訓導和官吏。
失業官員哭天喊地,一時間人人自危。
加上各部門考核,以及人事變動,京中也是人心惶惶。
除了裁撤官員,朱允炆又改官名。
將通政司改名為通政寺。
大理寺改為大理司。
太常寺卿改為太常卿。
光祿寺卿改稱光祿卿等。
連宮殿的名稱也不放過。
把謹身殿改為正心殿。
午門改為端門。
端門改為應門。
承天門改為皋門等。
朱允炆不但有新政,還改了許多朱元璋留下的製度。
朱元璋重用武將,武治天下,而朱允炆重用文人士大夫,讓黃子澄召等文官參軍國事。
朱允炆又大肆提升文官的地位。
原本六部尚書是正二品,如今升為正一品。
太仆寺寺丞原是六品,被提為五品。
還有各省的布政使,原是從二品官員,提升為正二品。
此舉使文人士大夫們,更加的擁護建文帝。
可徐聞卻沒有因為這些而高興,他心裡很清楚,朱允炆下一步將會做什麼。
果然,沒幾天,黃子澄等人提議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朝廷開始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