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點了點頭,就開始講解沿途的一些東西。
如果遇到好的農田,更是會親自帶朱瞻基去農家看看,去農田轉轉,講解民生之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
朱瞻基在這個過程中,也增加的很多的見識。
特彆是對於這些新奇的東西,他的興趣更大。
而徐聞雖然不是專業的,可在這方麵的知識也同樣非常的淵博。
畢竟他接觸到的東西,那都是幾百年後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誇張的說,隨便一點拿出去,那都是難得的珍寶。
光是看他種番薯的成績就能夠看出來,他在這一塊兒的造詣。
兩人一個願意教,一個願意學,倒是其樂融融。
所以這一路上走的也十分的緩慢。
當抵達北京城的時候,朱瞻基也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啊!
他從未想過北京城能搞如此的龐大,出乎他的想象。
“公爺,這些巨大的石料都是怎麼運來的啊?”
朱瞻基急忙走上前,拍打著一塊兒比他個子都要高的巨大石頭,驚訝的問道。
這塊兒石頭恐怕有幾萬斤,甚至是更加可怕的重量了。
在他看來這根本就不是人力能夠做到的啊!
徐聞見狀,看著朱瞻基笑著說道:“這種石頭一般都是在山上依山體開鑿而成,隨後修建專門的道路,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進行運輸。”
“特殊的方法?”
朱瞻基愣了一下笑著問道,顯然對於能夠運輸這麼大巨石的方法有興趣。
徐聞忙笑著說道:“最簡單的就是在巨石下麵底部鋪設兩排硬木軌道,通過交替放置滾木實現連續滾動,這樣能搞前行,隻是局限性也很大,還有一種最好的方法就是冬季沿運輸。”
“在木製軌道上反複澆水形成冰麵,這樣的話很輕鬆,需要的人很少,可是卻需要在寒冬臘月才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利用水運,隻是都需要一些特定的環境。”
朱瞻基一聽,頓時眼睛一亮驚呼道:“原來運送石頭都有這麼大的學問,他們可真是厲害啊!”
說著,便繼續前行,少年的天性在這一刻也終於釋放出來。
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彆提有多開心了。
此時,順天府的一眾官員,早已在正陽門外迎駕。
順天府,也就是此前的北平府,朱棣登基稱帝後,改北平為北京,北平府改為順天府。
南京所在是應天府。
順天府尹是正三品,比一般知府地位要高許多。
隻是暫時還沒遷都北京,順天府尹地位很尷尬。
現任順天府尹是徐聞的門生,一大早便帶著數十名官員在此迎駕。
此時見了皇太孫和徐聞,忙上前行跪拜大禮。
徐聞擺了擺手,讓他們勿要打擾皇太孫興致。
待朱瞻基看了一會兒城建工作後,這才進城。
順天府中備好酒宴,為皇太孫接風洗塵,眾官一一上前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