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四年。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朱棣那顆躁動的心再度變得火熱起來。
看著滿朝文武大臣,坐在龍椅之上的朱棣緩緩開口說道:“最近北邊又不老實了,而我大明也經過四年的修生養息,士兵跟國力也都得到了恢複,所以朕打算第二次禦駕親征,不知道諸位意下如何?”
此話一出,使得原本平靜的朝堂瞬間就炸開鍋了啊!
禦駕親征本身就已經很危險了。
而且還是北伐,這其中的凶險,以及所需要的錢財可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陛下,兒臣認為不妥!”
朱高熾第一個上前,跪在地上勸說道。
他現在掌管大明的財政,對於整個大明王朝的情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啊!
經過這四年的修生養息,大明王朝的日子的確是好了不少。
他手裡也有了一些閒錢。
可一旦朱棣第二次北伐的話,那他可就又要為錢著急了啊!
這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啊,他實在是不願意每天摳摳搜搜的過日子。
而且在戰略上朱高熾主張戰略收縮,認為主動出擊漠北效果有限。他更傾向於通過鞏固邊防,和外交手段如遣使蒙古)維護邊疆穩定,而非延續朱棣的擴張性軍事政策。
再加上一旦開戰之後,肯定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這些也都是朱高熾不願意看到的,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這些都跟他的“仁政”衝突。
朱棣消耗了國庫,那麼朝廷跟百姓的負擔也必然會加重。
此話一出,也瞬間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陛下,北伐非長久之計啊!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如果陛下實在不放心北方,也可以考慮嘗試用其他的方法解決,未必一定要北伐啊!”
“一旦北伐,所需要的錢財跟人力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不少老臣,紛紛上前勸說道。
唯有徐聞神色平靜的站在原地。
雖然建文帝的死跟曆史的記載有了出入,可大的方麵並沒有什麼變化。
再加上以他對朱棣的了解,這第二次北伐也是勢在必行。
此時勸說不但沒有任何的意義,反而還會讓朱棣不爽。
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可不願意做。
“還請陛下三思啊!”
滿朝文武大臣,也紛紛跪在地上,看著朱棣勸說道。
這一幕,頓時讓朱棣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眼神也變得冰冷起來。
甚至看向朱高熾的眼神都有幾分不爽了。
不北伐,他的心病難消。
“此事朕已經決定了,無需再論!退朝!”
朱棣說完,大袖一揮,便起身離開。
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滿朝文武大臣。
“太子爺,這事兒您要好好的勸一勸陛下啊!”
“是啊,說句大不敬的話,大明王朝未必能夠拿的出那麼多的錢啊!”
“就是,這才過幾天的安穩日子啊?”
不少老臣,紛紛為朱高熾勸說道。
徐聞見狀卻是微微搖頭,直接起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