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僅僅相隔數個月,又失去了它的主人。
朱高熾健康的相關信息,徐聞這裡是有即時情報的。
他也儘了自己最大可能,想挽回這個摯友的性命。
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熾,四海商會醫藥研究所裡麵,有些國公府幾位少爺小姐都沒有看過的地方,一直在研究相關藥物和治療方法。
經過多方的討論和求證,研究院裡彙聚的各方名醫和太醫院裡麵結論一致。
朱棣還是多年征戰累積起來的舊傷,時候到了就是到了,沒有太好的辦法。
朱高熾則是因為腳疾,加上身體肥胖,引發的各種並發症。
太醫院所能給出的治療方案,已經是最穩妥的了。
研究所這邊主要突破的還是各種疫病防治,還有外科手術,這些都不能幫助朱高熾調養現在的身體。
哪怕是坐擁天下的大明天子,最後也隻能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徐聞到濟南來,未嘗不是想躲避那種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看著命運降臨,奪走好友生命的痛苦。
徐聞以為隻要自己看不到,內心會好過一點。
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
他現在開始後悔,為什麼自己不在北京,也好在朱高熾彌留之際,能夠陪著他說說話,讓他心裡舒服一點。
“太子在哪裡了?”
下麵暗衛回報:“丙字隊,丁字隊已經出動,全力護送太子回京,應該快到山東了。”
有過上一次的經驗,這次朱瞻基年輕,身體也不錯,乾脆直接策馬北上,速度也比自己父親快很多。
徐聞也知道自己在山東躲不下去了,便吩咐道:“讓護衛們準備一下吧,我們回京師。”
縱使內心有萬千思緒,他都不能表露出來,隻能將這些悲傷壓到心底。
徐聞清楚,大明朝還需要自己。
哪怕一年隕落兩位帝王,帝國還是要繼續走下去,迎來新的天子。
朱高熾登基後,還是想儘自己所能,為大明培養出一個合格繼承者。
所以跟朱棣一樣,冊立皇太子後,便讓朱瞻基坐鎮南京,試著學習處理相關政務。
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完全能夠讓太子提前適應。
讓太子朱瞻基在南京見過,還有另一層深意。
朱高熾想遷都,把京師遷回南京。
他從一開始就不支持遷都北京,隻是當初畏懼永樂帝,沒有表達出。
朱棣當年執意遷都北京,是基於國家戰略,當年北方的蒙古人始終是大明的威脅。
遷都北京,可以更好的威懾北方,守住過門。
同樣,北京也是朱棣的龍興之地,他十幾歲就藩後,便一直在北京生活。
而朱高熾覺得,南京作為大明京師,經濟文化繁榮,能加強朝廷對南方的控製。
經濟上,北京太過依賴漕運,大量資源都需要從南方經漕運運到北京,沿途造成大量浪費。
從個人情感出發,朱高熾也更喜歡南京。
所以,他登基後,便召集內閣籌備遷都計劃。
隻是沒想到,他僅僅在位幾個月便駕崩了,遷都籌備工作就此停滯。
徐聞將此消息告訴安成公主。
朱月蓉又是淚流不止。
這還不到半年,父兄便相繼離世,她內心的悲痛可想而知。
徐聞能做的,隻有摟她入懷,輕聲安撫,生死之事,最難看透啊!
洪熙帝駕崩,這次沒有再隱瞞消息。
徐聞全軍縞素,火速回京,同時叮囑留在山東的暗衛,一定要盯緊漢王朱高煦。
他太清楚漢王了,很容易就熱血上腦。
這種性子在戰場上,作為主帥,有提升士氣的作用。
可現在看來,這廝很有可能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