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漢王府。
朱高煦身著二十章五爪龍袍,坐在趕製而成的龍椅之上。
座下以王斌為首的諸位謀士正齊齊跪拜,三呼萬歲!
他哈哈大笑,誌滿意得地下令道。
“從今日起,朕便是大明朝真正的皇帝,待攻破京師之日,便是朕大封功臣之時,還望諸位同心協力,共襄盛舉!”
隨後已被任命為太師的王斌宣告檄文。
大明高皇帝掃蕩胡元,肇基洪武;太宗文皇帝靖難戡亂,再造乾坤。
今上嗣統,本應恪守祖訓,垂拱而治。奈何幼主昏聵,權閹弄政,奸佞盈朝,苛虐百姓!
朕,太祖嫡裔、太宗次子漢王高煦,荷祖宗之靈,順天人之望,今舉義旗,以清君側!
其罪一:背棄祖製,殘害宗親
先帝晏駕,宣德幼衝,本應親賢遠佞,共保社稷。然其聽信讒言,削藩虐弟,囚兄戮侄,骨肉相殘。朱家血脈,幾遭屠戮;太祖遺訓,蕩然無存!
其罪二:寵信奸邪,禍亂朝綱
楊榮、楊士奇等庸臣,結黨營私,閉塞言路;內廷宦官,擅權乾政,貪賄橫行。賦役繁重,民不聊生;邊備廢弛,韃虜覬覦。如此朝廷,何以承天命、安黎庶?
其罪三:悖逆天道,失德於民
去歲山東大旱,餓殍遍野;江南水患,浮屍千裡。朝廷不賑災民,反增稅賦;不恤蒼生,維修宮室。天怒人怨,災異頻仍,此乃上天示警,而幼主猶不悔悟!
在漢王起兵半天前,暗衛就已經收集到相關信息。
謀士們在漢王府雲集,王府的親衛不再遮遮掩掩,強弓勁弩等違禁武器都搬了出來。
同時騎兵四處,開始聯係附近州縣官員。
據此推斷,朱高煦造反近在眼前,馬上就向京師示警。
紫禁城中。
越王徐聞和英國公張輔聯袂前來,朱瞻基也知道出了大事,鄭重接見了二位重臣。
當看到那封書信,他勃然大怒。
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朱瞻基已經和曆史上不一樣,對自己這個二叔毫無好感,就等著他反了!
但朱高煦竟然敢明目張膽地來策反京營主帥,五軍都督府都督,這是徹底不把自己這位大明皇帝放在眼裡了!
“朕自認對這位叔叔不薄,此次登基,大賞天下,他漢王府封賞最多,所求的世子也依他意冊封,餘子皆為郡王,四海商會與他的分紅,也非常少個半分,朕還補了些,此等優厚之舉,換來的就是這般狼心狗肺的行為?”
朱瞻基越說越怒:“宣楊士奇,楊榮,徐謙幾位閣臣入宮廷議,商討平叛事宜!”
盛怒之下,朱瞻基已經管不了那許多。
本來還想把朱高煦留著,展示一下新皇登基的寬厚。
可朱高煦給張輔的信中,一句句都是他肺管子上戳。
朱瞻基年輕驟登大寶,最忌諱的就是彆人說他年輕。
但就是這封信中,句句不離這兩個字。
言語之間,根本就沒有把他這個當今帝國皇帝放在眼裡!
等朱瞻基這番脾氣發完後。
徐聞才繼續說道:“陛下,漢王能夠寄出這封信,說明他已經所有準備都已經就緒,已經造反了,我相信過不了多久,暗衛,錦衣衛,山東布政司,都司衙門的情報都會傳過來,我建議先早做準備,集結兵力準備平叛吧。”
朱瞻基這時才冷靜了一些,點點頭道:“越王所言極是,等楊士奇他們來後,大家商討出一個方案來,英國公你也參與,隨後整備京營,隨時準備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