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萬人隊在轉向之餘,開始了第二輪騎射。
按照訓練,他們將會保持這種遊擊戰術,直至明軍的衝鋒停止,再發動反攻。
波斯騎兵都是各路貴族私兵雜糅而成,能夠讓他們統一步調進攻。
指揮的將領就已經費了好大力氣,喉嚨都快喊啞,傳令兵也不斷在其中穿梭。
這樣的軍隊,你指望他們能執行什麼高超的戰術,那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作為他們的指揮官,隻能選擇最簡單的打法,莽上去!
對於兩支騎兵,明軍的反應都是一樣的,管你這那的,你們射了一輪。
現在拉近距離,到我們的回合了。
偵騎為了輕便,使用的手弩。
而衝陣騎兵則是用的重弩,反正臨陣不過一發。
原本按照徐聞的規劃,是打算使用火槍的。
隻是火繩槍也隻有一發的時間,和重弩的重量射程都差不太多,維護還不方便。
燧發槍則是造價太高,目前隻能暗衛以及少數五軍營及神機營能夠裝備,所以目前階段明軍騎兵大規模裝備的火器,是另外一個東西。
徐聞利用軍械所推行下去的標準化,工匠官員質量責任製,大大提高了武器質量。
況且明軍還是直射,精度更高,在重弩的強力射擊下,隻是一輪射擊,就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不管是準備玩戰術的禁軍,還是準備剛正麵的波斯騎兵,一視同仁。
騎兵前鋒肉眼可見的稀薄了不少,哪怕是禁軍精銳身上的鐵甲,也攔不住這個距離上的重弩。
很多被射中要害,栽倒在地,尤其是他們正在機動,露給明軍一個大側麵。
更多馬匹被射中,嘶吼著,無力倒地,把身上的騎士摔倒,也幸虧隊形不算密集,沒有出現人仰馬翻,摔倒一片的慘況。
儘管是這樣,也讓墜在隊伍後麵的萬夫長心疼不已。
這些可都是沙哈魯起家的老底子,他最終能奪得帝位,這些騎兵功不可沒,原本能輕鬆無損鎮壓各地叛軍的精銳,都折損在這裡了。
另外一邊的波斯騎兵更慘。
他們中的很多人連皮甲都沒有,僅僅隻有一把彎刀。
這些人因為輕裝,負重少,立功心切,衝在了最前麵。
結果就成了第一輪的靶子,有些弩箭甚至能洞穿兩個人。
況且這些人因為隊形問題,倒下後,還變相成為彆人的絆馬索,在禁軍那邊沒有出現的人仰馬翻,在這裡看到了。
隻是在這種萬人的騎兵集團中,動作一旦開始,就很難再有機動的空間。
不管是禁衛還是波斯騎兵,儘管因為被遠程攻擊損失慘重,但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把戰術執行下去。
接著他們就發現,大明的遠程武器可不止這一種。
三眼銃這種既能遠程,也能近戰的東西,一經發明,就深受明軍騎兵好評。
它的缺點很多,射程近,隻有一擊的時間,還必須點燃火繩,天氣不好,就不能用了,但都被威力大這個優點掩蓋。
最先享受三眼銃的,就是波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