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被責成準備好得勝回朝的相關事宜,獻俘與殿下。
還有勝利閱兵,以及祭祀禱告天地,祭拜犧牲將士英魂,這些都需要禮部去處理。
尤其是最後一項,是北伐勝利後,徐聞立足添加的一項。
越王認為對外戰爭中所犧牲的將士,皆是為華夏子孫後輩的生存而獻身,德配天地!
朱棣也讚同這種行為。
他是見識過在北元鐵蹄下,平民百姓的慘況,也正是因此,太祖才會起兵反元,為漢家重塑江山。
他要讓後人牢記,勝利從來就不是憑空簡單得來的。
幾天後海軍的消息傳來。
對於現在的大明,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但徐聞卻很重視這份戰報,有著後世的閱曆,讓他很清楚,這代表著大明海軍至少在南海,以及印度洋有了初步快反能力。
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決策到發動進攻同時登陸。
哪怕是後世,也是了不得的速度。
在很多國家,一個多月,彆說發動進攻,估計都還在決策階段扯皮。
大明就已經完成了軍事行動,這也是大明海軍對下屬艦隊放權的結果。
徐聞也不怕這些艦隊或者艦長亂來,他們的後勤都牢牢掌握在海軍總部手中,沒了火藥,他們的火炮就是燒火棍。
沒有沿岸母港的維護,再好的木質戰艦,水裡泡久了,都會成朽木。
所以他才會同意堅決打擊對火藥情報的竊取。
朱瞻基同樣很開心。
大明海軍每一次的開拓,就證明屬於皇家小錢袋的內庫又有錢了。
哪怕是身為天子,天下共主,平時也不太好對國庫伸手啊。
不如自己手裡隨時有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徐華領著五軍營神機營還有各式俘虜,緊趕慢趕,終於在大雪到來之前,出了新疆。
進了嘉峪關後,哪怕已是寒冬,有了經常整修的官道,還是好走了很多。
帖木兒帝國的皇帝沙哈魯,在進入到真正的大明境內後,已經徹底麻木了。
在東察合台的故土時,他還有些不屑。
什麼大明,這不就是和帝國差不多嘛。
自己沒打贏,看來是己方戰術不行,還有裝備需要優化。
如果有再來一次的話,我一定不會輸!
當麵對巍峨的嘉峪關時,他才明白,原來前麵看到的那一切,走了將近一個月,隻是邊疆,也就是所謂的新疆。
這座看似根本不可攻破的關口,才是大明的防禦嗎?
沙哈魯在心中假設了一下,然後頹然發現,哪怕是儘齊國中兵力,可能連這個關隘都攻破不了。
己方有回回炮,但是敵人有更厲害的火炮,同時還有強悍的騎兵策應,騷擾。
如果當時伊犁是這種雄關,那自己輸得更慘。
隨著漸漸步入大明的腹地,沙哈魯的心也在一點點地往下沉。
難怪朝堂之上,那些曾經出使過大明的大臣,都在私下找過自己,希望自己收回成命,不要與明國為敵。
他們認為帝國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
隻是當時的自己,已經被貪欲衝昏了頭腦,隻想著中原肥沃的土地,還有壟斷絲綢貿易帶來的海量資源。
幻想著東征一波,就能拿到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