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不想和朱瞻基談論下去。
他怕再聊下去,自己的情緒又會控製不住,便轉移話題道。
“陛下好好休養吧,其他的事情,臣會處理好,聽說南洋那邊的貢品馬上就要到了,他們進獻了不少東西等著陛下品鑒。”
說話的同時,徐聞還是往前走了幾步,靠在床沿之上。
朱瞻基這才模模糊糊,看出了徐聞的輪廓。
以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個大概,就足夠他在內心勾畫出徐聞的樣子。
內心安穩了一些,朱瞻基臉上帶著微笑說道。
“師父你還在把我當小孩在哄,現在我可是大明天子,禦醫院那些人,早就把一切都告訴我了,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朱瞻基還是絮絮叨叨地回憶起來。
“我感覺自己挺幸運的,能夠遇到師父您,在您的幫助之下,大明現在前所未有的強盛。”
“我讀遍史書,哪怕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那些寫進曆史裡麵的皇朝巔峰,也不如現在吧?”
這是兩人共同達成的成就,徐聞自傲地回答道。
“不是為臣謙虛,現在大明的疆域,已經遠超漢唐,就算是前朝,在這方麵,也無法和現在比較,它的那些汗國,大多是獨立王國,和它並無聯係。”
“單論開疆拓土之功,陛下已經是古往今來第一帝!”
徐聞的這番稱讚,讓朱瞻基感覺身體都稍微好些了。
他笑道:“看來我見到祖父和父親,乃至太祖時,也能無愧於他們了。”
不等徐聞安慰他,朱瞻基繼續說道:“現在外人都稱現在為宣德盛世,一切功勞都在我身上,但我很清楚,如果沒有師父你,就沒有現在大明的一切。”
“臣愧不敢當,全是陛下領導有方,臣才有施展空間。”
這是徐聞不折不扣的心裡話。
如果不是朱瞻基無比信任自己,讓自己父子三人分彆占據軍政兩端的高位,同時支持自己的各項政策。
否則縱然自己有萬般手段,也沒辦法發揮出來。
朱瞻基卻不怎麼看,他費力地抬起了手,擺了擺道:“師父啊,現在這裡就我們兩個人,再沒有第三個人能聽見了,就不用再抬舉我了。”
“我自己什麼水平,自己清楚,對比祖父的雄才大略,父親的老成穩重,我最多占個穩重,如果沒有師父您,最多算個守成之主。”
“新疆是你和祖父定計,逐步歸於大明的,西征帖木兒,也是你當機立斷,讓徐華,徐明海陸並進,最後將大明宿敵後裔擊敗。”
“還有南征,也是依靠你的謀劃,逐步推進,在並沒有損失多少將士,軍費也花費很少的情況,將那六國拿下。”
“至於現在大明國庫豐裕,民眾靠著新大陸的那些食物,也能吃飽飯,都是你堅持航海策略,大力投入三寶太監,還有四海商會,壟斷海上絲綢之路,發現新大陸,帶回種子,才有了這一切。”
“就連朝中最耀眼的新星,於謙也是你發現的,內閣和朝中,也是因為你的領導,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黨爭,互相攻訐,牽扯精力,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政務上,才會有所謂的宣德盛世。”
“這個所謂盛世,最終的締造者還是你啊,我的師父!”
他知道,他心裡一直都清楚啊!
徐聞在心中長歎,朱瞻基感到幸運,自己又何嘗不是?
能夠遇到一個能讓自己儘情施展的帝皇,那也是自己的幸運啊!
“陛下,其中也有你的功勞啊,你說的那些事情,我哪怕有三頭六臂,自己一個人也忙不過來,都是同僚,還有各位誌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的,就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