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在王振身上感受到那種尊重,不同於其他內侍和宮女的諂媚,畏畏縮縮。
也不同於徐聞給自己的那種壓迫感。
這種感覺使得朱祁鎮很舒服。
所以當沒了徐聞,他第一時間就把王振接出來。
有王伴伴在身邊,朱祁鎮內心都安定不少。
確定徐聞不在京師,接下來小皇帝馬上任命王振為司禮監掌印。
金英已經如願以償,去幫宣德守陵,再沒有人去通風報信。
也沒有另外一個人,敢壓著當今的天子,逼著他認錯。
當今的首輔楊士奇都不行!
作為三楊之首,他能做的極限,也就是不讓朱祁鎮在朝政之上亂來。
爬上這個自己三年前就應該坐的位置,王振第一件的事情,就是先去張太後麵前道謝。
當年確實因為她的一席話,自己才保住性命。
而且現在後宮也是這位老太太做主,自己哪怕是內臣之首,也不敢造次。
把這位太後惹惱了,作為兩位輔國之一,一樣可以要自己的小命。
張太後當然清楚自己乖孫的那些主意,都是誰出的。
皇帝能有個伴,她不介意,但是並不喜歡王振。
就是因為這人的主意,把徐聞給逼走了。
沒了越王,老太太才反應過來,這個大明的定海神針有多重要。
對於這位新任掌印太監的拜見,太後不冷不熱地敷衍了過去。
王振也樂得這樣,畢竟自己是朱祁鎮的人,討好皇帝就夠了。
應付完太後,王振就開始自己的複仇計劃。
小人報仇,從早到晚,徐聞都要自己的命了,那自己也不會讓他好過!
他深知內臣的所有權力來源,都是天子。
於是王振便找到朱祁鎮,以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建言獻策。
“陛下,我在浣衣局閒來無事,把資治通鑒又看了一遍,現在朝中情況不妙啊。”
這番話說到朱祁鎮心坎上了。
那當然不妙了!
這些臣子領著大明的俸祿,居然不聽自己這個大明皇帝的指揮,各行其是,把自己當成孩童看待。
朱祁鎮道:“說說,哪方麵不妙?”
王振回道:“皇朝之中,理應是陛下一言九鼎,乾綱獨斷,而且以陛下的英明,治大國若烹小鮮,輕而易舉。”
“可是看看現在的朝堂,大家結黨營私,私相授受,唯獨不聽陛下的,這種行為極為不妥,古往今來,此等亂象一出,朝中必生事端!”
聽對方的語氣,朱祁鎮知道王振有了想法,便催促道:“快點說說,你有什麼辦法改善這種局麵?”
見皇帝都問計於自己,這個沒了蛋蛋的前舉人,覺得自己又硬了起來。
王振開始一本正經地給還不到十三歲的小皇帝定計。
“這些人在朝中結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他們之間盤根錯節,哪怕是陛下英明神武,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鏟除,所以我們要一步步地來,首先要有自己的人,在朝堂之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朱祁鎮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