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集團的頭目被全部抓獲。
暗衛對他們的案情進行深挖後,不出所料,發現更多問題。
他們已經偷偷開始向民間販賣退役的火炮,以及從後勤偷取火藥盜賣。
整件事情,大明海軍沒有刻意隱瞞。
在有心人的探查下,在沿海城市引起了軒然大波。
海商們慶幸,自己沒出海是對的。
在那種情況下,誰也不能保證海軍的水兵們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萬一被當成是曲鬆的同夥,那被擊沉也算白給。
不過這些事情,對於帝國的中心,京師來說,並不重要。
對於京城的貴人們來說,大海上的這些東西,不過就是一些財源。
反正戰艦又不能上岸,和他們沒啥關係。
他們現在關注的,還是帝都的政治情況變化。
王振對於朝堂的第一波試探,被徐謙暴打一頓宣告失敗。
可他和皇帝之間的關係,讓他在這個君權社會中,天然就處於一個優勢地位,還是有些失意官員投靠。
這些人因為出身,派係等問題,上限已經被固定,一輩子能望到頭。
在這種情況下,總要拚一把,看能不能搏出個未來。
內閣雖然還掌握在楊士奇,徐謙的手中。
但是他們隻能保證大明的大方針不會發生改變。
對於基層的掌控力,卻在逐漸變弱。
有些心思活絡的底層官員,已經開始慢慢投身於新興崛起的大太監王振。
升任掌印太監後,王振就是內相。
除了在宮中當值的日子,他在宮外也有宅子。
朱祁鎮雖然還未親政,朝堂上的事務不太能插得上手。
但他畢竟是大明天子,作為現在世界上最富裕的皇室,錢財大把,他親自賞賜了王振一座豪宅。
飲水思源,王振知道他的權勢從何而來。
對於朱祁鎮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把小皇帝哄得渾身都舒服。
平時哪怕是不當值,大部分時間,也都陪在朱祁鎮身邊。
自己是如何上位,王振很清楚,可不能讓其他人鑽了空子。
一旦等他回到宅子中,宮中那個謙恭有禮的王公公就徹底不見了。
那些想要求一個進身之階的諂媚,還有宮中義子的跪舔,讓他鼻子都快揚到天上去了。
那些投靠早的,也都嘗到了甜頭。
關鍵位置的京官,王振安排不了,但是下麵的地方官,他去和朱祁鎮美言幾句後,小皇帝也就無條件地答應,然後找到張太後。
自家孫兒的要求,太後也不好拒絕,在聽取內閣彙報時,會裝作不經意地提上那麼一兩嘴。
徐聞這個首輔辭職,就是因為沒有和宮內搞好關係,楊士奇可沒有恩師那個敢於和宮中正麵對抗底氣,還有那種說走就走的魄力,隻能選擇妥協。
為了安撫太後,這些官員的職位給就給了。
通過這些一點點對朝堂的滲透,王振身邊很快便聚集起一股可觀的力量。